济钱清江
潮分残力引船飞,一道浮晖入杳微。
可惜梅皆容易落,相将雁又接连归。
依前清洛情犹在,觉道离骚事已非。
倚枕但看王导传,困来不复解春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潮水退去仅剩微弱的动力推动船只前行,一道亮光渐渐消失于天际深处。
令人惋惜的是梅花纷纷凋落,而大雁即将成群结队地归来。
昔日清澈的洛水依然存在于记忆中,然而《离骚》所描述的景象已经发生了改变。
靠在枕头上仔细阅读《王导传》,疲倦之时也不再脱下春天的衣物。
去完善
释义
《济钱清江》:本诗描写了作者身处的钱塘江一带的景色和心情。
1. 潮分残力引船飞:“潮分”指钱塘江的潮水;“残力”可能是指退潮后的力量;“引船飞”形容船只在江面上快速行驶。
2. 一道浮晖入杳微:“浮晖”指阳光照耀在水面上的光芒;“杳微”表示遥远、模糊。这句描绘的是阳光透过云层映照在水面的景象。
3. 可惜梅皆容易落:“可惜”表示惋惜;“梅皆”指的是梅花都;“容易落”描述梅花凋谢的过程。这句是说作者对梅花的凋零感到惋惜。
4. 相将雁又接连归:“相将”表示相互关联;“雁又接连归”是指大雁陆续南飞过冬的景象。这句通过写大雁南飞,表达了季节变换的感受。
5. 依前清洛情犹在:“依前”表示依旧;“清洛”是指清澈的洛水,这里用来比喻钱塘江;“情犹在”表示感情还在。这句是作者表达对钱塘江景色的情感依恋。
6. 觉道离骚事已非:“觉道”是察觉到的意思;“离骚”出自屈原的诗篇《离骚》,表达的是作者遭遇困境的情感;“事已非”表示事情已经改变。这句是作者感受到自己的境遇与屈原相似,但现实却已不再像从前那样。
7. 倚枕但看王导传:“倚枕”表示靠着枕头休息;“但看”是只看的意思;“王导传”指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传记。这句表示作者靠在枕头上阅读王导的传记。
8. 困来不复解春衣:“困来”表示困倦的时候;“不复解春衣”指不再脱下春天的衣物。这句表达了作者在困倦时不想脱去春衣,仍保持着对春天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赏析
《济钱清江》是南宋诗人高似孙的一首描绘江上风光的佳作。首联“潮分残力引船飞,一道浮晖入杳微”写江水涌动、波涛翻滚的景象,通过“飞”和“浮晖”展现出江面的动态之美;颔联“可惜梅皆容易落,相将雁又接连归”以梅落和大雁南飞为线索,传达出季节变换的自然规律;颈联“依前清洛情犹在,觉道离骚事已非”则借洛阳水患典故(源自《尚书·禹贡》)和屈原被放逐之事,表达世事变迁和个人身世的感慨;尾联“倚枕但看王导传,困来不复解春衣”则通过描述作者自身的生活情景,反映出诗人身处逆境仍能乐观应对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济钱清江》是南宋诗人高似孙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济钱清江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投身于文学创作,以抒发胸臆,表达爱国情怀。高似孙作为南宋的一位著名诗人,也不例外。他的诗歌作品大多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
高似孙的一生经历丰富,他曾担任过多种官职,如太学正、秘书省校书郎等。他在任期间,关心民生,体察民情,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然而,由于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政治斗争的激烈,他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击,甚至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尽管如此,高似孙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在《济钱清江》这首诗中,高似孙通过对济钱清江的自然景色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他也借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为我们了解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