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包
妙手能夸薄样梢,桂香分入蟹为包。
也知不枉持螯手,便是持螯亦草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妙手能将脆弱的形状描绘得生动形象,桂花的香气融入螃蟹作为包装。
也知道这只手拿螃蟹是不虚此行,即使拿着螃蟹也只是寻常人家。
去完善
释义
1. 高似孙:宋代文学家,曾任盱眙县令。
2. 妙手:技艺高超的手艺人。这里指制作蟹包的师傅。
3. 薄样梢:指螃蟹的细足。
4. 桂香分入蟹为包:指将桂花香气融入蟹肉中,做成蟹包。
5. 不枉持螯手:指品尝蟹包的人并不枉费拥有一双吃螃蟹的好手。
6. 持螯:握蟹钳,指吃螃蟹的动作。
7. 草茅: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这里指普通人家。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蟹包》描述了作者对于螃蟹的赞美和喜爱之情。首句“妙手能夸薄样梢”表达了制作蟹包的精湛技艺,使蟹包呈现出美妙的形态。接下来的“桂香分入蟹为包”则描绘出蟹包的香气扑鼻,使人垂涎欲滴。而后两句“也知不枉持螯手,便是持螯亦草茅”进一步表达了对美食的热爱,同时也暗示出即使是大厨之手,也无法完全展示出蟹包的鲜美,感叹蟹包的美味难以言表。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蟹包的诱人之处,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食府之中,品尝着这道美味佳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蟹包》是南宋诗人高似孙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螃蟹的外壳和内部结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根据历史记载,高似孙生活于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往往以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而在描写自然方面,如螃蟹等生物的诗歌相对较少。
高似孙生活在南宋晚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曾担任多职,后因故被贬谪至偏僻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描绘出螃蟹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渔业成为重要的产业之一。由于地处长江三角洲,螃蟹成为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因此,高似孙在《蟹包》中通过对螃蟹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的渔业发展和饮食文化。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