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怀 其九 东山
砥苍崖兮燕危磐,枕渊洄兮夏留寒。谷怀烟兮川引雾,出渔乡兮入樵路。屋如悬兮石将危,荡兰舟兮扬桂旗。江有蓠兮溪有荪,沙一抹兮云垂垂。耒宜雨兮帆宜风,香在垆兮各为功。村醪熟兮春无度,水羞香兮雪登俎。晴阴节兮花乱飞,老渔歌兮野巫舞。灵埃乐兮憺忘归,人无忘兮雨而雨。维余舟兮款神关,石𦉟𦉟兮萝漫漫。帷之褰兮风毳急,石可憩兮苔痕斑。潭中人兮夜渔急,神鱼舞兮阴妃泣,报灵君兮千罟集。水如练兮月冥冥,若月弦兮作湘声。舟欲去兮且复留,耿不寐兮空隐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砥石险峻燕巢筑于危石之上,枕身深渊夏天仍有寒气袭人。山谷间炊烟袅袅,江河之中雾气蒙蒙,出去是渔村进来是山林小径。房屋似乎悬挂在空中,石头几乎要坠落下来。荡起兰舟举起桂旗。江边生长着芳草,溪边生长着香荪。一抹沙滩上白云缭绕。耕田时下雨最为适宜,扬帆远航适合顺风。香气在炉子里各自发挥作用。村里美酒熟了春天已经来临。水中饱含的香气让白雪似乎登上了餐盘。晴天雨天花儿乱飞,老渔民唱起歌谣,乡野间的巫婆跳舞。天地间快乐得忘记了回家,大家都不忘记雨水降落时雨的滋润。我的小船正经过神秘的关卡,岩石险峻四周长满了藤蔓。风吹动帘幕,石头可以休息,青苔痕迹斑驳。潭中的人儿夜晚打鱼忙碌,神鱼欢快地游动,阴妃却哭了出来,报告灵君已经有千条网在捉拿它们了。水面平静如练月光昏暗,月亮如琴弦发出湘江的声音。船想离开却又留连,心中忧虑无法入睡。
去完善
释义
砥:研磨;苍崖:青翠的山峰;燕:安闲地休息;危磐:险峻的石头;枕渊:靠近深水处;洄:水流回旋的地方;夏:夏天;留寒:保留寒冷的感觉;谷怀烟:山谷中弥漫著烟雾;川引雾:河流间引来雾气;渔乡:渔民聚居的地方;樵路:砍柴的路;屋如悬:房屋看起来好像悬挂在空中;石将危:石头看起来快要掉落;荡:荡漾;兰舟:绘有兰花图案的船;桂旗:绘有桂花图案的旗帜;江:长江;蓠:草名,即白芷;溪:小溪;荪:一种香草;一抹:一片;云垂垂:形容云雾低垂的样子;耒:古代的农具;宜雨:适合下雨时使用;帆宜风:船只扬帆时适合的风力;垆:放置酒器的地方;香在垆:指酒的香气;各为功: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村醪:农村的薄酒;春无度:春天无休止地进行;水羞香:水上生香的花朵;雪登俎:白雪落在祭品上;晴阴节:晴天和阴天交替出现;花乱飞:花朵纷纷凋谢;老渔歌:年老的渔民唱歌;野巫舞:乡村女巫跳舞;灵埃乐:灵魂欢乐;憺忘归:欢乐得忘记回家;人无忘兮雨而雨:人不能忘记下雨就会下雨的规律;维:只有;余舟:我乘坐的船只;款:慢慢行走;神关:神仙居住的地方;𦉟𦉟:形容石头坚硬的样子;萝漫漫:蔓生植物繁茂的样子;帷之褰:拉开窗帘;风毳急:风吹动毳毛的速度很快;可憩:可以休息的地方;苔痕斑:青苔留下的痕迹;潭中人:水潭中的居民;夜渔急:夜间捕鱼紧张忙碌;神鱼舞:神鱼在水中跳跃舞动;阴妃泣:阴间的妃子哭泣;报灵君:向神灵报告消息;千罟集:许多渔网聚集在一起;水如练:水面平静得像绸缎一样;月冥冥:月光昏暗;月弦:新月;湘声:湘江的声音;舟欲去:船只将要离开;且复留:但又停下来;耿不寐:耿耿于怀而无法入睡;空隐忧:白白地隐藏着忧愁。
去完善
赏析
《九怀·其九·东山》是南宋诗人高似孙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和渔猎景象的诗歌。诗人通过对东山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丽与魅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诗的开篇,诗人以砥砺苍崖、枕渊回转的描写展示了东山壮丽的地貌景观。这里,山峰险峻、深渊静谧,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接着,诗人又以谷怀烟、川引雾的手法展现出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山谷间的雾气缭绕,河流蜿蜒曲折,给人以如梦如幻的感觉。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细节描绘,如“屋如悬兮石将危”,形象地勾勒出山村的面貌,凸显了东山地区的地域特色。
随后,诗人通过荡兰舟、扬桂旗等动作刻画了渔人与樵夫的形象,展现了他们辛勤劳作的场景。同时,诗人还通过“江有蓠兮溪有荪”的比喻,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美好向往。在这部分,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等传统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紧接着,诗人又描述了耕作的场面,如耒宜雨、帆宜风等,表达了农夫与渔民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此外,诗人还通过“村醪熟兮春无度”、“水羞香兮雪登俎”等诗句,展示了江南地区浓郁的民俗风情,表现了诗人对乡土的热爱。
然后,诗人又以“晴阴节兮花乱飞”、“老渔歌兮野巫舞”等描绘了乡村生活中的欢快场景,展现了人们共享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在这里,诗人通过捕捉生动的生活画面,表达了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期许。
最后,诗人又以自己乘舟游览的情景作为收尾,表达了游历东山的感慨。虽然一路上美景不断,但诗人还是无法忘怀那萦绕心头的忧虑。在这里,诗人以委婉的方式传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以及他作为一个文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怀 其九 东山》是南宋诗人高似孙的一首咏史诗,创作于公元1164年左右。
在南宋初期,社会动荡不安,金兵南侵,家国破碎。高似孙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见证了国家的衰落和民众的苦难,这也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作为一名文人,他积极参与抗金斗争,希望通过文学的力量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冲击,士人阶层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价值。高似孙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儒家传统的批判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他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民众的心声,传达了他们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首《九怀 其九 东山》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中以“东山”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诗人反思了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以及对民众的压迫。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希望国家能够重新崛起,民众能够安居乐业。这首诗既是对过去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未来的热切期盼,充满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