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右座中王屯田出与可竹甚奇归成古调
郎星聚头金地麓,十月夜堂春昱昱。
屯田博古到名画,座上忽展牛腰束。
我生不识须菩提,薛鹤杨梅姑置之。
寒梢八幅奇更伟,上有巴中与可题。
苍蛟滑走石诘曲,铁钩怒扫联蛇腹。
欹风洒雨清逼人,恍疑身在筼筜谷。
十寻双干剑拔雄,笔力有尽意无穷。
冥冥上与风霆会,拭目变化洪陂龙。
长忆东坡一转语,与可德人非画史。
轮囷写出岁寒心,政要诸公相料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群明星聚集在金碧辉煌的地方,十月的夜晚,春意盎然。
画室里摆放着各种古董和名画,忽然间一幅腰围如牛的画卷展开在大家面前。
我不知道须菩提是谁,但把它们当作美丽的图画来看待就好。
这幅画的树梢尤为奇特且壮观,上面还有巴中与可的题诗。
苍龙在曲折的石路上滑行,铁钩怒扫蛇腹般的枝条。
风吹雨洒,仿佛让人置身于绿色的竹林之中。
两株挺拔的树干犹如神剑一般,画作虽然结束,但其韵味却无穷无尽。
这画似乎能和风云雷霆共鸣,让人觉得其中的景象正在悄然变化。
时常想起苏东坡的箴言,与可将品德赋予他人而非仅是画家。
他用曲折的笔画表现出松柏的坚韧不屈,这正是需要我们去欣赏和理解的部分。
去完善
释义
1. 郎星聚头金地麓:郎星,即星宿;聚头,聚集在一起;金地麓,指四川眉州地区。这句诗的意思是众多星宿聚集在四川眉州地区。
2. 十月夜堂春昱昱:十月,农历十月;夜堂,夜晚的厅堂;春昱昱,春天的阳光照耀。这句诗描述了在农历十月的夜晚,厅堂内如春天般温暖明亮。
3. 屯田博古到名画:屯田,即王屯田,诗人好友;博古,研究古代事物;名画,指与可的竹子画作。这句诗意味着王屯田收藏了一幅古代名画。
4. 座上忽展牛腰束:牛腰束,形容画轴大小。这句诗描绘了座上众人忽然展开一幅画轴如同牛腰般大小的画作。
5. 我生不识须菩提:须菩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著称;这里比喻与可的画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6. 薛鹤杨梅姑置之:薛鹤,指唐代画家薛稷所画的鹤;杨梅,指宋代画家杨无咎所画的梅;姑置之,暂且放下不提。这句诗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作品只能暂时放下不提。
7. 寒梢八幅奇更伟:寒梢,指竹子的枝条;八幅,指画作有八尺宽;奇更伟,更加奇特壮观。这句诗是赞美画作中的竹子线条独特,形态壮观。
8. 上有巴中与可题:巴中,地名,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与可,指苏轼的好友文同,字与可,擅长画墨竹;题,题诗,这里指与可在画上题诗。这句诗表示画上还有文同所题的诗歌。
9. 苍蛟滑走石诘曲:苍蛟,指画中苍翠的竹子;滑走,流畅地流动;石诘曲,曲折的石头。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竹子在曲折的石头间流淌的画面。
10. 铁钩怒扫联蛇腹:铁钩,指竹子的枝干;怒扫,激烈地挥舞;联蛇腹,连接在一起的蛇腹。这句诗表现出竹子的枝干犹如铁钩一般有力地连结在一起。
11. 欹风洒雨清逼人:欹风,指随风摇曳的竹子;洒雨,指竹叶上的雨水;清逼人,清新的气氛扑面而来。这句诗生动地描述了风吹过竹林时带来的清新气息。
12. 恍疑身在筼筜谷:筼筜谷,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是著名的竹海景区;恍疑,仿佛;身在,置身其中。这句诗表达了观赏这幅画作时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竹海之中的感觉。
13. 十寻双干剑拔雄:十寻,形容竹子的高大;双干,指两根竹干;剑拔雄,形容竹子挺拔雄伟。这句诗赞美了画作中两根高大挺拔的竹子。
14. 笔力有尽意无穷:笔力,指绘画的技巧;有尽,有限;意无穷,寓意深远。这句诗强调绘画技巧虽然有限,但画作所传达的意境却深不可测。
15. 冥冥上与风霆会:冥冥,天空;风霆,风和雷电,形容大自然的力量;会,交汇。这句诗表达了竹子在风雨中依然傲然挺立的形象。
16. 拭目变化洪陂龙:拭目,擦亮眼;变化,指竹子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洪陂龙,形容巨大的水势。这句诗强调竹子在风雨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变化。
17. 长忆东坡一转语:长忆,长久记忆;东坡,指苏轼;一转语,佛教用语,指一句重要的话。这句诗意味着永远记住苏轼曾经说过的一句重要的话。
18. 与可德人非画史:与可,指文同;德人,品德高尚的人;非画史,并非只懂得绘画的人。这句诗强调文同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而不仅仅是个画家。
19. 轮囷写出岁寒心:轮囷,形容竹子弯曲的形状;写出,表达出来;岁寒心,竹子在寒冬中依然顽强生长的精神。这句诗赞美文同通过绘画技法成功地展现了竹子坚韧的精神品质。
20. 政要诸公相料理:政要,重要的政务;诸公,各位官员;相料理,共同处理。这句诗表示政府应该重视和支持这些品德高尚的艺术家的创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目较为复杂,大意是袁尚右座中的王屯田拿出了与可的竹子画作,作者对此作品产生了独特的感悟。诗篇首先描述了作品的现场环境,提到聚会时的气氛如同春日。然后指出这幅画作非凡,从画面中可以看到曲折的画笔和紧密的结构。
诗人以此为契机,表达了对竹子的赞美之情。接着以奇特的比喻来形容画作的线条流畅而富有力道,仿佛在画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这首诗通过描绘画作及场景来反映诗人的思考,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其对竹子的独到看法。
从整首诗来看,钱时通过对与可画作的鉴赏展示了自己的艺术素养,同时也传达了其对苏轼的敬仰。他对画作的解读反映了其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又表现出对于创新和自我表达的追求。总的来说,这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历史传统和艺术评鉴的诗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袁尚右座中王屯田出与可竹甚奇归成古调》出自宋代诗人钱时之手。创作时间为南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宋交替、金朝灭亡的历史阶段。
钱时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友人袁尚和王屯田的赞赏之情。当时,他们在一起讨论艺术和诗歌,鉴赏王屯田所展示的竹子画作。画面中的竹子栩栩如生,使诗人深感赞叹,于是写下了这首抒发内心情感的诗篇。
这个时期的南宋文人往往在感慨世事多舛的同时,将注意力转向文学艺术的追求。而诗中所提到的“与可”则是北宋著名的画家文同的字,他擅长画竹,以墨色浓淡描绘出竹子的神韵。钱时在赞美画作的同时,也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文同画风的向往,以及对自己文艺创作上的启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