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人生天地间

标题包含
人生天地间
天无私覆心,地无私载德。 人生天地间,荣辱何相隔。 农者不释耒,朱门列鼎食。 巧妇不下机,公子罗纨饰。 富贵岂劳心,饥寒空努力。 惟有北邙山,冢墓皆荆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襄(1017年-1086年),字述古,号古灵先生,福建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闽学鼻祖”。 陈襄自幼聪颖好学,年轻时便以文章名世。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中进士,历任县令、知州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苍天覆盖万物,大地承载一切,无私无偏。 人生在天地之间,为何有的享荣华富贵,有的却受贫苦耻辱? 农民日夜辛劳,却难得温饱;贵族豪门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勤劳的妇女还未下织布机,富贵人家的公子已穿上绸缎华服。 荣华富贵并非辛勤努力就能获得,饥饿寒冷却常常伴随着苦苦挣扎的人们。 唯有那北邙山下,曾经辉煌的墓葬如今已成一片荆棘丛生的荒丘。
去完善
释义
1. 无私覆:比喻天空公正无私地覆盖万物。无私覆心,指天空公平对待万物。 2. 地无私载德:大地无私承载万物,意为大地对所有生物都平等对待。 3. 释耒:放下农具。这里表示农民放下手中的农具不干活。 4. 朱门:古代红漆大门,指代豪门贵族。 5. 列鼎食:摆满丰盛食物的餐具,形容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 6. 下机:从织布机上下来。这里表示停止工作。 7. 罗纨饰:用丝绸制成的饰品。这里形容公子的华丽打扮。 8. 北邙山: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北部的一座山,因墓葬众多而有“鬼界”之称。这里以墓地荆棘丛生象征荣华富贵终将成空。
去完善
赏析
《人生天地间》是宋代诗人陈襄创作的一首哲理诗。这首诗以天地无私的宏大景象为背景,揭示了人生的贫富荣辱之无常,以及死亡面前众生平等的客观事实。全诗语言质朴,富含哲理,引人深思。 首联“天无私覆心,地无私载德”,作者首先以天地为喻,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天地间的万物,无论贫富贵贱,都平等地沐浴在阳光之下,接受大地的滋养。这是大自然的公平与无私,也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期许。 颔联“人生天地间,荣辱何相隔”,诗人笔锋一转,直指人世间的荣辱现象。尽管天地无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和荣辱之别。有的人辛勤劳作,却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有的人生活奢华,却在享受着荣华富贵。这种强烈的反差,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思考。 颈联“农者不释耒,朱门列鼎食。巧妇不下机,公子罗纨饰”,通过对农民、巧妇和公子哥等不同阶层人物形象的描绘,诗人进一步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的贫富差距和荣辱之别。这些形象化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社会的矛盾和不公。 尾联“惟有北邙山,冢墓皆荆棘”,诗人以墓地作为最终的归宿,暗示了无论生前富贵贫贱,死后都将归于尘土。这是对生死命运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人间荣辱的辛辣讽刺。这一句使得整首诗的思想内涵得到了升华,给人以警醒和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人生天地间》是宋代诗人陈襄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于生命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草木花草,来强调人的生命与天地万物的关联,同时也借以表达了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陈襄正处于他政治生涯的中期阶段。此时的他担任了多地的知州,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他既体验到了世间的繁华人情,也见证了许多生老病死的生活现象。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于是他将这种感悟融入诗中,借诗歌表达对人生的哲思。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儒家文化的发展达到了高峰,人们对于伦理道德和人生哲理有着广泛的讨论和研究。陈襄作为宋代的一位士人,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在他的诗歌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关于儒家哲学思想的体现,例如这首诗所表达的顺应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