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吟
夜吟秋山上,袅袅秋风归。月色清且冷,桂香落人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秋山之夜低吟,渐渐感受到凉凉的秋风。月亮皎洁而寒冷,桂花香气落在身上。
去完善
释义
1. 夜吟:夜晚的吟咏。这里指诗人在夜间登高朗诵自己的诗篇。
2. 秋山:秋天的山景。这里指诗人所见的秋天山景。
3. 袅袅:形容烟气或声音等轻轻向上飘起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秋风的声音和动态。
4. 归:返回。这里指风从远处吹来,然后又消失在大地的某个地方。
5. 月色清且冷:月光明亮而寒冷。清,清澈;冷,寒冷。
6. 桂香:桂花的香气。桂花是一种常绿乔木,秋季开花,香气浓郁。
7. 落人衣:落在人的衣服上。这里指桂花的香气沾染在诗人的衣服上。
去完善
赏析
《秋山吟》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五言诗。在首句“夜吟秋山上”中,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了自己在秋天的夜晚,独自一人在山中吟咏的场景。紧接着,第二句“袅袅秋风归”中的“袅袅”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秋风吹过时的轻盈和悠扬,同时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第三句“月色清且冷”中的“清且冷”三个字,不仅描绘了月光的明亮与寒冷,还传达了诗人此时的心情,正如这冷冷的月光一样,显得宁静而略带忧伤。第四句“桂香落人衣”则通过“桂香”这一具体的事物,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特有的香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夜晚山中的景象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意境优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山吟》是唐朝诗人施肩吾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805年至831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唐宪宗元和年间。
施肩吾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陶。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然而仕途坎坷,多次科考未能及第。在这期间,他曾游历江南各地,欣赏祖国山河之壮美,感受民间风土人情之淳朴。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唐朝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此时,文人墨客们热衷于山水田园的描写,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施肩吾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笔墨,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如《秋山吟》等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