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叶明府之官郫县
文章才子之官去,见说郫筒酒正醲。饮罢细观循吏传,莫缘山色忆芙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文人官员离去,听闻郫县美酒醇厚正香。喝完后再次品读地方长官的传记,不会因为那迷人的山色而思念盛开的芙蓉。

去完善
释义
文章才子:指文才出众的人,这里形容叶明府有才华。
之官:去做官。
郫县: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
见说:听说。
郫筒酒:一种产于郫县的酒。
正醲:味道醇厚。
细观:仔细观看。
循吏传:记载古代贤良官员事迹的书籍。
莫缘:不要因为。
山色:山中的景色。
忆芙蓉:想念家(古代的家乡常常用芙蓉花来比喻)。

去完善
赏析
《送叶明府之官郫县》是一首描绘文人官员赴任的诗作。诗中首先表达了对于这位才子官员的赞誉和期待,期望他能够以才华治理好地方。同时,诗人提到了郫县的特产美酒——郫筒酒,借以表达对友人在当地任职的美好祝愿。最后,诗人寄语友人,不要因为山色过于美丽而忘记自己的职责,应该全身心投入到地方政务中,为百姓谋福祉。整首诗充满了对于友人的期许和鼓励,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地方特产和风土人情的了解,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叶明府之官郫县》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初年,大约是公元1370年左右。此时正值元朝灭亡,明朝建立初期,社会逐渐从战乱中恢复稳定。诗的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是明朝初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曾为朱元璋的皇子朱标担任师傅,后来还担任过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等职务。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宋濂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过多个地方官员,对民间疾苦和社会现实有深刻的了解。在送叶明府赴任郫县的背景下,他怀着对朋友的关心和期待,写下了这首充满离别情感的诗篇。同时,他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和民生福祉的关注。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涉及到了明朝初年的时代特征。当时的明朝刚刚建立,国家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都在逐步完善。在经历了长期战乱之后,百姓们渴望安居乐业,过上安定祥和的生活。因此,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地方官员,叶明府赴任郫县的过程也是他肩负起为民办实事的重任。宋濂在这首诗中以诗言志,既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也抒发了自己对国家治理和民生福祉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