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夜对酒
琥珀杯中物,琼枝席上人。乐声方助醉,烛影已含春。
自顾行将老,何辞坐达晨。传觞称厚德,不问吐车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琥珀杯中的美酒,琼枝筵上的嘉宾。音乐正好助兴畅饮,烛光摇曳透出春意。
自然知道岁月不等人,何须推辞久坐到天明。传递酒杯表达深厚情谊,不计较醉酒的车茵。
去完善
释义
1. 琥珀:这里指琥珀色的美酒。
2. 琼枝:此处的琼指的是美玉,琼枝即以美玉装饰的树枝,比喻筵席上的佳肴。
3. 乐声:指音乐或乐器发出的声音。
4. 烛影:指烛光映照出的影子。
5. 行将:将要、快要。
6. 何辞:表示不拒绝、不怕的意思。
7. 坐达晨:整夜坐着直到天明。
8. 传觞:依次传递酒杯饮酒。
9. 称厚德:称赞德泽深厚。
10. 吐车茵:此处使用了一个典故,典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鲁国大夫孟献子招待晋国大夫荀偃时,吩咐自己的马夫在车前地上铺上草垫,让荀偃的车轮落在上面,以免车轴陷到泥中,显示了对客人的尊重。
去完善
赏析
羊士谔的这首《腊夜对酒》向我们展示了腊夜设宴的热闹场景。首联“琥珀杯中物,琼枝席上人”通过描绘琥珀杯和琼枝这样的高档器皿以及精美的宴席,表现出了诗人在腊夜聚会时的奢侈享受。颔联“乐声方助醉,烛影已含春”则进一步表现了宴会的热闹氛围:音乐的节奏让诗人更加陶醉其中,烛光的摇曳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让整场宴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颈联“自顾行将老,何辞坐达晨”是诗人的感慨之词。尽管年龄增长,但诗人仍然愿意沉浸在这样美好的时刻之中,通宵畅饮也无妨。尾联“传觞称厚德,不问吐车茵”则表达了对主人的赞美之情:主人热情好客,不断劝酒,尽显其厚德之人品。诗人也表达了自己愿在此刻尽情欢乐、忘却烦恼的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腊夜对酒》是唐代诗人羊士谔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
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羊士谔作为一位才情横溢的文人,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他的心境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此外,唐朝是一个崇尚诗歌的时代,文人墨客们在各种场合抒发情感、表达观点,诗歌成为他们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羊士谔作为当时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这首诗以“腊夜对酒”为题,描述了作者在寒冷的夜晚独酌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