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府鹿鸣宴诗
鹤书夜下建谿南,拔尽乡英万口谈。
帝阙伫听胪唱九,宾筵试咏鹿鸣三。
身名虽待文章显,气质须从道义涵。
海内如今人物眇,掀天事业要奇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鹤在夜晚降落在建溪的南岸,它吸引了众多乡民争相谈论。
皇帝的宫殿中正等待着学士们的高声朗读,宴席上大家又唱起了《鹿鸣》这首诗。
名声和成就虽然需要靠文章来彰显,但一个人的品质和气节却需通过道德和正义来培养。
现在国内的人才稀缺,想要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必须要有出类拔萃的男子。
去完善
释义
鹤书:这里指古代朝廷征召士人的诏书。
建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闽江上游的一条支流。此处借指建宁府。
乡英:本指乡里的杰出人才,这里用来比喻考试选拔出的优秀士人。
帝阙:皇帝的宫殿,这里代指朝廷。
胪唱:指科举考试中公布名次的声音。
鹿鸣: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是古代宴会中常咏的诗歌之一。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
眇:同“渺”,稀少。
掀天事业:形容惊天动地的事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建宁府鹿鸣宴诗》,是南宋诗人高斯得在参加科举考试后所写的一首抒怀之作。全诗以昂扬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科举选拔人才的积极态度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首联“鹤书夜下建谿南,拔尽乡英万口谈。”描绘了朝廷选拔人才的消息犹如鹤书般快速传遍江南地区,使得各地的英才纷纷翘首以待。鹤书在此喻指朝廷选拔人才的诏令。诗人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重视和期待。
颔联“帝阙伫听胪唱九,宾筵试咏鹿鸣三。”描述了诗人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状元,即将入朝为官的场景。胪唱是指科举考试中公布名次的声音,鹿鸣则是指《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寓意贤士齐聚、欢歌笑语。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才华和地位充满自信。
颈联“身名虽待文章显,气质须从道义涵。”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成就的看法。他认为,虽然自己的名声要靠文章来彰显,但真正的气质和修养则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道义来获得。这两句诗传达了诗人对自身的要求和期许。
尾联“海内如今人物眇,掀天事业要奇男。”揭示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关注和对未来栋梁之才的期望。他认为,在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局中,需要有奇男子挺身而出,肩负起振兴国家的重任。这两句诗既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又展示了他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建宁府鹿鸣宴诗》是高斯得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南宋末年。此诗以鹿鸣宴为背景,表达出作者对儒家伦理的恪守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南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然而,科举制度仍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士人阶层的社会地位。高斯得作为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他因才华横溢而被选拔参加建宁府举行的鹿鸣宴。在这次宴会上,文人墨客们欢聚一堂,举杯庆贺科举的成功。这种场面既展示了儒家的礼仪,又凸显了士人阶层的尊荣。
在此背景下,高斯得创作了这首五言律诗《建宁府鹿鸣宴诗》。全诗以“鹿鸣宴”为主题,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儒家礼仪的坚守和对社会地位的渴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为国家效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首诗充分展示了南宋末年文人阶层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在乱世中的期许与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