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贾明府见访
独掩衡门秋景闲,洛阳才子访柴关。
莫嫌浊酒君须醉,虽是贫家菊也斑。
同人愿得长携手,久客深思一破颜。
却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龙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静守在简单的房门前,感受秋天的宁静;远方的才子来拜访柴门。
请不要嫌弃这浊酒,您应该尽情畅饮;虽然贫穷,但家中的菊花依然绽放出色彩。
希望我们能永远手牵手在一起;身处外地,让心情得以放松和舒展。
不禁笑起当年孟嘉不慎吹落的帽子,其实登高不一定非要去龙山不可。
去完善
释义
1. 洛阳:古代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河南省西部城市;在此指代才子出身之地。
2. 孟嘉吹帽落:孟嘉是东晋著名文人,善于文辞,相传他有一次在龙山游玩时,帽子被风吹落而不自知,后被众人调侃,这个故事成为后来重阳登高的典故。
去完善
赏析
《九日贾明府见访》是一首表达了与朋友相携、共度美好时光的诗歌。诗人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秋日里与友人相聚的情景。“独掩衡门秋景闲”,表现的是独居生活中的恬淡与宁静;“洛阳才子访柴关”则刻画了友人的到来给这宁静的生活带来的喜悦和生机。
接下来两句“莫嫌浊酒君须醉,虽是贫家菊也斑”道出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亲密友谊:虽身处贫寒之中,但有好友相伴,浊酒亦觉甘醇,菊花也能显得鲜艳美丽。
随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长久友情的期待和珍惜:“同人愿得长携手,久客深思一破颜。”希望与朋友能永远携手同行,即使在远方也能展露笑颜。
最后,诗人用“却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龙山”的典故,抒发了不必拘泥于传统礼俗,只要心意相通,即便在寻常之地也能尽享欢乐的主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真意的独到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贾明府见访》是唐代诗人戎昱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公元8世纪中期。在这个时期,由于玄宗皇帝的宠信,宦官和权臣把持朝政,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在这一时期,戎昱的仕宦生涯并不顺利。他曾担任过御史,但因直言敢谏,遭人排挤,最终被贬为施州刺史。在这样一个人生低谷,戎昱结识了贾明府,两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相见,共叙友情。
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表达了诗人与贾明府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对时事的关心和对国家的忧虑。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