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侍郎五曙偈

标题包含
寄侍郎五曙偈
吾年八十五,修因至于此。 问我归何处,顶相终难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寄:这里指寄托,即将某种情感或意念赋予某个对象上。 2. 侍郎五曙偈:侍郎是古代官职名称,这里是作者的朋友的称呼;五曙偈是指作者写给他朋友的诗。 3. 吾:作者自称。 4. 八十五:作者的年龄。 5. 修因:佛教语,谓修行佛道之因。 6. 至:到达。 7. 此处:指死亡。 8. 问:询问。 9. 归何处:去哪里。 10. 顶相:佛之三十二相之一。 11. 终:最后。 12. 难睹:难以看见。
去完善
赏析
《寄侍郎五曙偈》是唐代著名诗僧释警玄的作品。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死、轮回的看法和态度。 “吾年八十五,修因至于此”,这里的“吾”指的是作者本人,即释警玄。他通过这两句表明自己的年纪已经85岁了,经过多年的修行才达到了现在这个境地。其中,“修因”一词寓意着在漫长的修行过程中不断积累善行、因果报应等佛教观念。 接下来的“问我归何处,顶相终难睹”,则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生死问题时所持有的超脱与豁达的态度。“问我归何处”意味着他在思考自己离世后的归宿,而“顶相终难睹”则传达了尽管死亡不可避免,但真正能够理解死亡真谛的人却是难得一见的。诗人以此表达对生命奥秘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修行的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他对佛学哲理的独特见解。通过凝练的诗句,传达了人生无常、修行不易的内涵,引导读者去思考生老病死这一亘古不变的话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侍郎五曙偈》是唐代诗人释警玄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代中期,大约在公元750年至850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佛教在唐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释警玄作为一位僧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佛法的信仰。释警玄在唐代中期的人生际遇主要体现在他与当时社会的接触和互动。他在寺庙里修行,与僧侣们交往,同时也与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交流。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唐代中期,社会风气开放,人们崇尚文化,热衷于诗歌创作。释警玄作为一个僧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歌既有宗教色彩,又富有哲理,反映了唐代中期的社会风貌和精神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