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桥纳凉晚归小景
谁共溪边沆瀣杯,惊鱼不睡棹歌来。风生蘋末无多子,更待冰轮作伴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谁能与我共享江边的美酒,共同欣赏那被歌声惊醒的鱼呢?微风在浮萍边缘轻轻地吹拂,让人心旷神怡。让我们等待月亮升起,再一同返回吧。
去完善
释义
1. 溪:河流的支流。这里指朱松诗中所描绘的一条小溪。
2. 桥:桥梁。这里特指诗人所在地的溪上的桥梁。
3. 纳凉:在凉快的处所避暑或乘凉。
4. 晚归:晚上归来。
5. 小景:景象;风景。
6. 沆瀣杯:用沆瀣露泡制的酒。这里形容清凉的酒。
7. 惊鱼:受到惊吓的鱼。
8. 不睡:不休息。这里指鱼儿因歌声而四处游动,不安静下来。
9. 棹歌:船夫唱的歌。
10. 风生蘋末:微风吹过水草丛生的岸边。
11. 无多子:没有多少的意思。这里指微风吹过的程度不大。
12. 更待:再等待。
13. 冰轮:月亮的别称,因月光如冰而得名。
14. 作伴回:相伴而归。这里指诗人与明月一同回到家中。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溪桥纳凉晚归小景》中,诗人朱松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溪边晚景图。诗中的“沆瀣杯”指代的是清澈的溪水,而“惊鱼不睡”则形象地描述了鱼儿在船桨声中惊醒的场景。接着,诗人用“风生蘋末无多子”描绘出微风拂过水面,带来丝丝凉意的美景。最后,他表达了对月亮升起、月光洒满溪水的期待,使得这幅画面更加美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朱松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与欣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溪桥纳凉晚归小景》这首诗是朱松于南宋时期创作的。朱松(1097-1143),字乔年,号韦斋,南宋诗人、官员,江西婺源人。朱松在南宋初期担任过多个职位,但由于对国家现状的不满和担忧,他辞去了大部分官职,选择在江西一带讲学。
当时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金兵南侵,百姓生活困苦。朱松在这个特殊时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期许。这首诗展现了朱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之情。在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溪水、桥石、柳荫等景物,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使人感受到夏日的清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