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求道人 其一
海角西风撼客床,熟衣已试九秋凉。
同根兄弟久南北,他日灯前话更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大海的角落,西风吹打着旅行者的床铺,已换上厚实的衣服以抵御秋天的凉爽。同胞手足长久分离于南北两地,有朝一日相聚在灯下,再叙长夜。
去完善
释义
1. 海角:指天边、遥远的地方,此处形容远离中原的南方地区。
2. 西风:从西面吹来的风,即秋风。
3. 撼:震动,摇动。
4. 客床:外地居住的床位。
5. 九秋:秋季的别称。
6. 熟衣:指较厚的衣服,以应对寒冷天气。
7. 同根:比喻关系密切或有共同来源的人。
8. 灯前:在油灯或灯光下。
9. 话更长:意思是日后见面时会有更多的话题可以谈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歌。第一句“海角西风撼客床”,描述了诗人所居住的海岸边,秋天强劲的西风吹动着他的床铺,表现出秋天的凉爽与萧瑟。第二句“熟衣已试九秋凉”,则表达了诗人已经穿上了厚实的衣服来抵御秋天的寒冷,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温度变化。
在接下来的两句诗中,诗人通过“同根兄弟久南北”来表达他和朋友各自天涯,分别已久的感慨。他们虽然是同根生的兄弟,但由于各种原因而天各一方,彼此之间只能通过文字来传达关心和问候。最后一句“他日灯前话更长”,则表达了对未来某一天能与朋友相聚在灯下畅谈的美好憧憬,这种期待也使诗歌充满了温暖的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求道人 其一》是南宋诗人朱松于庆元年间(1195-1197年)创作的一首诗。此时,南宋朝廷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而北方金国势力逐渐崛起,使得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朱松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他在这个时期也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波折。他在青年时期即以才学出众而受到皇帝赏识,担任京官,但因正直敢言而遭到排挤,被贬至地方任职。在此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对国家现状深感忧虑。
在庆元年间,朱松结识了求道人,与他成为了朋友。求道人是一位隐逸的高士,他以道家思想为指导,追求精神的超脱与自由。在与求道人的交往中,朱松深受其影响,开始反思自己在官场的得失,思考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为民众谋求福祉。
在这种背景下,朱松创作了《和求道人 其一》这首诗。诗中表达了对求道人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同时,他也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表达了自己愿为国家尽力的决心。这首诗体现了朱松作为一名文人,在面对国家危机时所表现出的担当精神和高尚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