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陈季若上张帅 其四
长陪彩仗下蓬莱,万岁声中霁色开。
自是北门须卧护,双旌迢递日边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期陪伴着华美的仪仗队伍来到仙境般的蓬莱,在一片欢呼万岁声中天空也露出清新的色彩。然而守护北方边境的任务必须完成,于是他们的旗帜翻山越岭,来到了遥远的天边。
去完善
释义
1. 陪:陪伴
2. 彩仗:帝王仪仗的美称。
3. 蓬莱:这里指帝都的宫殿。
4. 万岁声:皇帝的声音。
5. 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象。
6. 自是:自然是。
7. 北门:古代北方的军事重镇。
8. 卧护:躺卧守护。
9. 双旌:使者的符节,这里指皇帝派遣的使者。
10. 日边:太阳旁边,象征皇帝的所在地。
11. 迢递:遥远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林光朝以雄伟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皇家壮观的景象。首句“长陪彩仗下蓬莱”,诗人用“彩仗”和“蓬莱”两个意象描绘了皇家的壮丽与神秘。接下来的“万岁声中霁色开”则形象地表达了皇权的威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后两句“自是北门须卧护,双旌迢递日边来”,诗人以北门作为国家的重要屏障,表达出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同时也暗示了对皇帝的忠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代陈季若上张帅 其四》是宋代诗人林光朝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1279年之间的宋朝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宋朝的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
林光朝,字谦之,福建莆田人。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成年后投身科举,最终成为一名文臣。在林光朝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国子监祭酒、翰林学士等职,以博学多才而著称。然而,他在官场生涯中并不得志,多次遭受排挤和贬谪。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守儒家的道德观念,积极参与政治事务,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这首诗中,林光朝以陈季若的口吻,向张帅表达了忠诚和报国的决心。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宋朝正面临着外患内忧的困境。为了巩固国防,朝廷大力招募士兵,张帅就是当时的一位著名将领。陈季若作为一位文臣,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张帅的支持。
总的来说,《代陈季若上张帅 其四》这首五言律诗是在宋朝时期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林光朝对国家和将领的忠诚以及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宋朝面临的内外危机,以及诗人林光朝在这一时期的遭遇和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