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张明府游国清湖
一夕湖头春欲动,便从湖尾穿蒲弄。
层波赤鲤不易得,纵有笭箵何所用。
未应索句如索逋,昨者浮家仍有无。
不然汗漫十日走重湖,更数大孤连小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夜之间,春天的气息开始在湖边涌动,我们穿过湖边的水草来游玩。
红色的鲤鱼在水中不容易遇到,即使有鱼篓,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不应该是像讨债一样地去寻找诗句,昨天我们还在船上漂浮,一切都还有有无。
否则,十天内在宽广的湖泊间四处游走,还可以再数一遍大孤山和小孤山。
去完善
释义
1. 湖头:指湖泊的一端或起点。
2. 穿蒲弄:穿过水边长满蒲草的地方。蒲,指一种水生植物;弄,小路。
3. 层波赤鲤:形容波浪翻滚的样子以及红色的鲤鱼在水中游动的景象。层波,层层波浪;赤鲤,红色的鲤鱼。
4. 笭箵: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形状像篮子。
5. 索句:求取诗句。这里可能指作者在湖边寻找灵感创作诗歌。
6. 索逋:讨债。这里借用“索逋”表示寻求诗意的过程并不顺利。
7. 汗漫:无边无际,无法捉摸。
8. 重湖:指湖泊中分层次的湖水。
9. 大孤:此处指湖中大石头形成的岛屿。
10. 小孤:与大孤相对,指较小的岛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张明府游历国清湖时的所见所感。首先诗人用"一夕湖头春欲动"的笔触写出了春天的气息在湖面上悄然涌动的感觉,紧接着又用"便从湖尾穿蒲弄"进一步展现了湖面的广阔和景色的多变。接下来"层波赤鲤不易得,纵有笭箵何所用"两句则是借湖中的赤鲤和笭箵来描绘湖中的生机盎然,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人生态度:虽然赤鲤不易得,但生活的美好并不会因为偶尔的失落而减少,而是需要去发现和欣赏。
然后“未应索句如索逋,昨者浮家仍有无”这两句则通过对比诗人和其他人的不同心态来表达作者的态度。他强调不应该像索逋那样追求诗意,应该保持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最后“不然汗漫十日走重湖,更数大孤连小孤”以放浪形骸的语气表达了诗人享受自然风光、领略人生美好的愿望,并以“大孤连小孤”的意象展现湖光山色中蕴藏的哲学意味:生活中总有波折,但只要我们愿意欣赏并体验生活,便能发现其中的美好。
整首诗以轻快的笔调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游春画卷,通过丰富的意象以及寓意深刻的哲思,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世、融入自然的情怀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是诗人林光朝在与国清湖的张明府共游时所作。
林光朝作为南宋著名文人,曾历任多个要职,官至礼部尚书。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内部社会矛盾重重,外部面临北方金国的军事压力。林光朝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受儒家思想熏陶,关心国家兴衰、民生疾苦,具备高尚的士人风骨。尽管身处政坛,但他始终坚守文人士大夫的风范,主张儒家的“格物致知”,并极力推崇经世致用的实学。
在国清湖游历时,林光朝所见到的风光美景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以诗歌寄情抒怀,描绘了国清湖的美丽景色。他巧妙地将个人情怀融入景物之中,使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期待。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南宋时期一位有才干、有抱负的文人墨客的形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