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书林公梅卿挽词
百纸梅花赋,声名出渚东。
向来惟李贺,胜处是扬雄。
绕屋看书带,逢人说刺桐。
尚书旧时履,只合步春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百篇梅花赋,名声出自水边的小洲。一直只有李贺才能写出这样美丽的文字,最美丽的地方当属扬雄。书房里都是书卷,人们相遇都会谈论刺桐的美丽。尚书的足迹曾经在这里,只适合在春风中漫步。
去完善
释义
1. 梅花赋:指林光朝所写的赞美梅花的诗作。
2. 声名:名声,声誉。
3. 出渚东:出自长江下游地区,这里用来形容林光朝的才学出众。
4. 李贺:唐朝著名诗人,以才华横溢著称。
5. 胜处:优点之处,这里用来赞誉林光朝的诗才。
6. 扬雄:西汉末年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以文采斐然著称。
7. 书带:即书籍,这里用来形容林光朝勤奋读书。
8. 刺桐:一种植物,这里用来形容林光朝喜欢与人谈论学问。
9. 尚书:官职名,这里用来称呼林光朝。
10. 旧时履:过去的经历。
11. 合:应该。
12. 步春风:在春天的和风中散步,这里用来表达对林光朝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吏部尚书林公梅卿挽词》是宋朝诗人林光朝为悼念故友吏部尚书林梅卿所作。诗歌通过对林梅卿才学、品行和生平的赞美,表达了对故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联“百纸梅花赋,声名出渚东”,描述了林梅卿在文学上的成就。他以梅花为题,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使得他的名声从江南水乡传遍四方。这一联表达了林梅卿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梅花的高尚情操。
颔联“向来惟李贺,胜处是扬雄”,将林梅卿与唐代著名诗人李贺以及西汉辞赋家扬雄相比拟。诗人认为,林梅卿的文采丝毫不输于这两位古代名家,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越了他们。这一联进一步强调了林梅卿的才情横溢。
颈联“绕屋看书带,逢人说刺桐”,描绘了林梅卿勤奋好学的形象。他围着屋子阅读经典书籍,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便一起谈论学术问题。这一联展现了林梅卿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积极求知的热情。
尾联“尚书旧时履,只合步春风”,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惋惜和怀念。昔日风度翩翩的吏部尚书如今已离我们远去,只留下了他在春风中漫步的身影。这一联以景抒情,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示了林梅卿的才情横溢、勤奋好学和品行高尚。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吏部尚书林公梅卿挽词》是南宋诗人林光朝的一首悼念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在这期间,林光朝曾任翰林院编修、礼部侍郎等职,后因政治原因被贬为福建莆田知县。
在林光朝的一生中,他与官场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曾因忠言直谏而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但因触怒权贵而被贬谪。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民谋福祉。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品质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在宋孝宗时期,南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发展。然而,在这个时期,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也日趋激烈,许多正直的官员因触犯权贵而被排挤。林光朝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首诗中,林光朝通过对吏部尚书林梅卿的哀悼,表达了对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感慨和对政治腐败的不满。他以梅卿为榜样,表达了对忠诚、廉洁和高尚品质的推崇。同时,他也对那些滥用职权、排挤贤能的权贵表示了愤慨和谴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