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南岳山
烟霞本成癖,况复游名山。
举手招白云,欲纳怀袖间。
咄哉亦痴绝,有著即名贪。
振衣遇长风,浩浩天地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喜欢看烟霞,尤其喜欢游览名山。
伸出手臂向白云招手,想把它们纳入我的衣袖之中。
哎,我真是太痴迷了,一旦有了喜好就被称为贪心。
抖动一下衣服遇到大风,浩大的天空和大地都变得宽广起来。
去完善
释义
1. 烟霞:比喻山水景色或指云雾。
2. 成癖:成为嗜好、习惯。
3. 游:游览。
4. 名山:著名的山脉、山峰。这里应该指的是南岳衡山。
5. 举手:抬起手。
6. 白云:白色的云彩。
7. 欲:想要。
8. 纳:纳入、放进。
9. 怀袖:胸怀与袖子,这里可以理解为身边。
10. 咄哉:表示惊讶或责备的语气词。
11. 痴绝:十分痴迷。
12. 有著:有所沾染、沾上。
13. 名贪:名义上的贪婪。
14. 振衣:抖动衣服,意味着抖擞精神。
15. 长风:远风、大风。
16. 浩浩:广阔、浩渺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起笔明快,直抒诗人的热爱山水之情,“烟霞”是诗人用以形容南岳山的美丽风景,同时也是一种文人墨客所钟爱的意境。次句通过“本成癖”和“况复游名山”两个词语,点出诗人已深深沉醉于山水之中。
颔联和颈联则是诗人表达其向往自然、超脱尘俗的渴望。“举手招白云,欲纳怀袖间”是诗人想象自己与白云为伴,希望融入到自然中。而“咄哉亦痴绝,有著即名贪”是诗人自嘲自己的痴迷于山水风光,认为这是一种贪婪的表现。然而,这种“贪婪”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自然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尾联以“振衣遇长风,浩浩天地宽”收尾,表现出了诗人迎风而立,面对浩渺的天地时的豪情壮志,使得全诗的气势得到了提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南岳山》是南宋诗人真德秀创作的一首描绘南岳山壮丽景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29年,即南宋绍定二年,正值宋理宗时期。
真德秀在南宋朝廷历任要职,他在政治上主张抗金、整顿政治,在学术上倡导朱熹的理学。然而,由于权臣史弥远的排挤,他的政治抱负未能完全实现。绍定二年(1229年),真德秀被任命为湖南安抚使,前往南岳山举行祭祀仪式。在南岳山登高望远之际,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登南岳山》。
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患严重。北方的金国对南宋形成了巨大的威胁,而国内的政治腐败、民生困苦等问题也亟待解决。真德秀在这种背景下,试图通过自己的政治努力,振兴国家,但无奈受到当权者的压制。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诗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