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贺正旦使人到阙紫宸殿宴致语口号 其一
榆关玉塞静无尘,嘉定如今第四春。
两国交驰通好使,八荒同作太平人。
翠鼍鼓奏娱嘉客,白兽樽浮赏谏臣。
圣历从兹天共远,年年玉帛会枫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榆关边塞宁静无污染,如今的嘉定已经是第四个春天了。
两国之间相互派遣友好的使者,八方之人共同期待和平。
绿色的鳄鱼皮鼓声奏响以娱乐贵宾,白兽形的酒器倒出美酒以奖赏直言进谏的臣子。
皇上的治理使得天下长治久安,每年的朝贡都会在皇宫中举行。
去完善
释义
1. "榆关":古代的边防要塞,此指金国与南宋的边界。
2. "玉塞":指坚固的边塞防御工程。
3. "静无尘":形容边境安宁,没有战事。
4. "嘉定":南宋理宗年号,公元1208年至1224年。
5. "四春":第四个春天,指作诗时的年份。
6. "两国交驰通好使":指金国和南宋互派使者进行交流友好。
7. "八荒":泛指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
8. "翠鼍鼓":绿色鼍皮制成的鼓,古代宫廷乐器。
9. "白兽樽":古代宫廷宴会上的酒器。
10. "谏臣":直言敢谏的大臣。
11. "圣历":皇帝的年号。
12. "玉帛":古代诸侯朝见帝王时进贡的玉器和丝织品,这里代指朝贡。
13. "枫宸":宫殿。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榆关玉塞静无尘,嘉定如今第四春”描绘了金国和南宋边界安宁祥和的景象,突显出两国关系友好稳定。
颔联“两国交驰通好使,八荒同作太平人”表述了两国互通使者,加强沟通、深化友谊,共同致力于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
颈联“翠鼍鼓奏娱嘉客,白兽樽浮赏谏臣”通过描述宴会中翠绿色的鼍鼓演奏、白玉装饰的酒杯,展示出两国友谊的美好时刻以及对贤臣的赞颂。
尾联“圣历从兹天共远,年年玉帛会枫宸”表现出愿两国友谊长存,世代相传的美好愿景,并期望今后每年都能在金国的宫殿内举行庆祝的活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的金国贺正旦事件中,朝廷在金使来朝之际举行宴会。当时,诗人真德秀作为一名南宋官员,有感于两国关系之微妙以及自己作为朝廷命官的责任担当,挥笔写下了《金国贺正旦使人到阙紫宸殿宴致语口号 其一》这首词。
在这一时期,南宋正处于历史转折点上。一方面,蒙古帝国崛起并迅速扩张,使得宋、金两国均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党争不断,国家局势岌岌可危。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真德秀积极主张抗金复国,对内整顿政治,减轻百姓负担。而此次金国贺正旦事件,正是他在这一特殊时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的体现。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包括当时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在南宋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中原地区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然而,朝廷却仍沉浸在与金国的外交应酬之中,忽视了国内的治理与民生。真德秀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官员,对此深感痛心。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朝廷昏庸的讽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