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鹤辞
芝田长相依,瑶池长相随。
云泥共悲欢,生死同襟期。
行啄林莽间,断翅谁与医。
往者不可复,病者不得飞。
极目青云中,临风翘以思。
思深不复啄,一唳天容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美丽如画的田野上相互依赖,宛如仙境般的瑶池里形影不离。我们共同经历快乐和悲伤,彼此心灵相通,无论生死都在一起。突然有一天,我们的翅膀断了,在丛林间失去了飞行能力,没有人能帮助我们治疗伤痛。往事已去,无法挽回,现在的我们已经无法再飞翔了。放眼望去,白云在蓝天中悠悠飘过,我们在风中翘首以盼,内心思绪万千。思考越深,越难以恢复,终于有一天,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悲鸣,响彻云霄。
去完善
释义
1. 芝田:古代传说中神仙种灵芝的田地,这里借指仙境。
2. 瑶池: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位于西方的昆仑山上。
3. 云泥:天上的云彩和地上的泥土,比喻差距极大的人或事物。
4. 林莽:草木丛生的荒野。
5. 往者:过去的事情。
6. 极目:尽目力所及远望。
7. 翘以思:翘首而思,抬头思考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孤鹤辞》是南宋道士、诗人白玉蟾的一首描绘孤独心境的诗歌。诗中以孤鹤作为自己的化身,表达了自己在追求真理和人生道路上的艰辛与无奈。全诗结构紧凑,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颇具哲理色彩。
首联“芝田长相依,瑶池长相随”表达了诗人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诗人将“芝田”和“瑶池”比作理想的世界,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世界里与美好的事物相依相随。然而,现实却并不如人所愿,接下来两联“云泥共悲欢,生死同襟期”、“行啄林莽间,断翅谁与医”道出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痛苦和挣扎。诗人将自己和芸芸众生比喻为生活在不同层次的生物,虽然命运各异,但都在这尘世中经历着悲欢离合、生死轮回。而那些曾经的美好愿望如今已经破灭,自己如同断了翅膀的鸟,无法再飞翔在天际。
接下来的“往者不可复,病者不得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追悔和对未来的无奈。诗人感叹过去的一切已经无法挽回,而那些曾经的美好愿望如今已经破灭,自己如同断了翅膀的鸟,无法再飞翔在天际。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往昔的美好时光和现实中的困境,突显了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尾联“极目青云中,临风翘以思。思深不复啄,一唳天容悲”是诗人对于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感慨。诗人仰望天空,试图寻找心灵的慰藉,但却发现自己已经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深刻的思考中,诗人意识到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已经渐行渐远,不禁发出了一声哀鸣。这里的“一唳天容悲”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悲哀,也揭示了整个社会的悲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孤鹤辞》是南宋著名诗人、道士白玉蟾创作的一首表达孤独与自由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后期,当时南宋政权日趋衰败,社会动荡不安。
白玉蟾,本名葛长庚,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少年时即表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但命运多舛,曾两度科举不第。后来,他弃文从武,投身军旅,希望为国效力,却因官场腐败而遭陷害,无奈离开军队。此后,他看破红尘,出家为道士,游历四方,潜心修道。他在道观中结识了当时的文人墨客,互相唱和,诗酒为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然而,这种生活并未使他忘却家国之忧,他在诗中时常流露出对战乱与民生的关切。
在《孤鹤辞》中,白玉蟾以孤鹤自喻,表达了他在乱世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他用孤鹤独舞于江湖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由的向往。这首诗虽然流露出悲观的情绪,但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