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雨中 其二
晚风一再花狼籍,春去怱怱不可寻。
蜂蝶亦如人意薄,便无消息到墙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的风吹过,花儿零落满地,春天的离去如此匆匆,无法追寻。连蜜蜂和蝴蝶也变得无情,不愿光顾那墙角的花儿。
去完善
释义
"晚风一再花狼籍":
狼籍:散乱,狼藉。这里指风吹过使得花朵散落一地,景象凌乱。
"春去怱怱不可寻":
怱怱:急速的样子。
不可寻:难以寻找。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过去了,让人来不及欣赏或留念。
"蜂蝶亦如人意薄":
意薄:感情淡薄。这里是指蜜蜂和蝴蝶对待花的情感淡薄,不象人那样珍视美好春光。
"便无消息到墙阴":
消息:音信,信息。这里指花香传播的信息。
墙阴:墙的阴影处。这里指阴暗的地方,暗示春天已过去,花儿凋谢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逝去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首先,“晚风一再花狼籍”描写了暮春的风吹落花瓣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逝去。接着,“春去怱怱不可寻”传达了诗人在短暂春光离去后的无奈心情。然后,“蜂蝶亦如人意薄”以蜂蝶在春雨中的行为暗示了春天的离去,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逝去的哀愁之情。最后,“便无消息到墙阴”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离去和诗人的失望之情。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委婉的表达,抒发了诗人对春天逝去难以追寻的感伤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食雨中 其二》是宋代诗人杨冠卿的一首描绘清明时节春雨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1144年,即宋高宗绍兴十四年。在这个时期,杨冠卿作为一名文人官员,身处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当时,南宋朝廷内部政治斗争激烈,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矛盾重重。作为一位关注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杨冠卿在诗中表达了对外忧内患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与此同时,他的个人生活也不幸遭遇挫折,经历了丧偶之痛。
在这一时期,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南宋边境,而南宋朝廷却采取求和政策,导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杨冠卿在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中,写下了这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感慨的诗篇。他通过对春雨、寒食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