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寒食日见紫荆花有怀三馆
东君老去梨花白,绯桃占断春颜色。
剩红分付紫荆枝,回首千花尽陈迹。
汗青庭外曲池滨,忆昔攒葩绕树深。
不解花枝缘底事,也来江上看闲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风逝去,梨花瓣雪白;鲜红桃花盛开,成为春天的主角。剩下的花朵缀在紫荆枝头,回看四周,繁花似锦已成过去。绿色的历史像庭院外的湖泊一样深邃,回想昔日繁花簇拥的景象。我理解不了这些花的事由,但也来到江边欣赏这宁静的景色。
去完善
释义
东君:即司春之神,这里借指春天。
老去:即将离去。
绯桃:红色桃花。
占断:占据。
剩红:剩余的红花。
分付:分配。
紫荆:一种常绿乔木,叶子略呈心形,花紫红色或粉红色。
回首:回头看。
千花:指各种花卉。
尽:全部。
陈迹:过去的事迹或遗迹。
汗青:史书,这里指历史上的记载。
庭外:庭院外面。
曲池滨:曲折的池塘边。
忆昔:回忆过去。
攒葩:聚集花朵。
绕树深:环绕树木繁茂。
缘底事:因为什么事。
解:理解。
花枝:花朵和枝干。
江上:江边。
看闲人:观看悠闲的人。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项安世的《又寒食日见紫荆花有怀三馆》中,诗人通过描绘不同花朵的绽放和凋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首先,诗人提到东君(即春天)已经离去,此时的梨花呈现出一片洁白。紧接着,诗人描述了绯桃独占春天的色彩,使得其他花朵黯然失色。在这里,诗人以梨花和绯桃作为象征,表达了春日里繁华与落寞的共存。
接下来,诗人转向了紫荆花。尽管大部分花朵已经凋谢,但紫荆花仍然顽强地盛开着,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诗人看来,这预示着千花皆逝的痕迹。这里,诗人通过紫荆花的残红,传达了生命力的坚韧与短暂的美丽。
接着,诗人回忆起昔日繁花似锦的景象,如今已消失在曲池的岸边。在这里,诗人用“不解花枝缘底事”来表达自己对于花朵命运的无尽困惑。而最后一句“也来江上看闲人”则意味着诗人对于人生的达观态度,尽管世事如梦,但仍需淡定面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又寒食日见紫荆花有怀三馆》是南宋诗人项安世的诗作,创作于公元1187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金国与南宋对峙,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阶段,项安世曾任馆职,参议政事,但遭遇弹劾被免。此后,他在江南一带游历,考察风土人情,关注民生疾苦,并对国家的治理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这段时间是他人生的低谷期,也是他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生艰难。项安世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