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学士赴邵武兼过吴中别墅
青蔾香灺掩残书,越绝东南驾隼旟。
紫陌花期经祓禊,清淮潮信待蟾蜍。
鸟声百啭春芳际,蚕候三眠夏叶初。
吴地吟朋如见问,为言江令忆鳀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蕉叶间透出缕缕香气,越过了东方,去驾驭那雄伟的鹰鹫。
紫色的阡陌上花开花落,经历了洗涤心灵的祭礼;清澈的淮水河畔,等待着潮水的到来和月亮的升起。
春天里,鸟儿啼鸣,百花盛开;夏天里,蚕儿休眠,新叶萌发。
如果江南的朋友们问起我,请告诉他们,我在怀念江陵的美味海鲜。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青蔾:即“青藜”,指藜杖,古人常以之代指隐逸或学问渊博之士。
2. 香灺:香炉中的香灰。
3. 越绝:指的是古代越国灭亡之后,其故地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越地的一部分。这里指的是古代越国的东南地区。
4. 隼旟:鸟类的一种,也用来比喻勇敢、果断的人。
5. 紫陌:泛指都城郊外的道路。
6. 花期:花朵开放的时间。
7. 祓禊:古代汉族的一种水边祭祀活动,用于祈求驱邪祛病。
8. 清淮:古河名,源出河南桐柏山,东经安徽,汇入淮河。
9. 潮信:海潮的涨落有一定的周期,称为潮信。
10. 蟾蜍:指月亮。
11. 鸟声百啭:形容鸟儿啼鸣声音婉转多样。
12. 春芳际:春天的花草繁茂时期。
13. 蚕候:指蚕生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14. 三眠:蚕在生长过程中有三次睡眠的阶段。
15. 夏叶初:夏天树叶刚刚生长的时期。
16. 吴地:这里指江苏一带地区。
17. 吟朋:诗友。
18. 江令:指东汉末年文学家、音乐家江淹。
去完善
赏析
《送张学士赴邵武兼过吴中别墅》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学士的惜别之情。诗中以“青蔾香灺掩残书”开篇,描绘了书香门第的氛围,暗示了友人的儒雅气质。接着,诗人以“越绝东南驾隼旟”表达了对张学士前往邵武的祝愿和期待,希望他能像鹰一样翱翔于天地之间。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分别描写了春天的繁华景象和淮河的潮信景象,寓意着时光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这种写法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感慨,又隐含着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鸟声、蚕候等自然景象,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对友人的美好祝福。最后,诗人提到如果吴地的吟诗朋友询问起张学士的情况,可以告诉他们江令(诗人自己)正在想念他们,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张学士赴邵武兼过吴中别墅》是宋代诗人胡宿的作品,创作于北宋时期。
在公元960年,北宋建国之初,政局相对稳定,文人墨客盛行旅游和诗酒雅集。这时,青年才俊张学士即将前往邵武任职,同时在途中还要顺访吴中的私家别墅。当时正值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的时节,江南风光宜人。胡宿为好友送行,欣然挥毫写下这首送别诗。
在这段人生旅程中,胡宿一直在京都为官,历任尚书吏部员外郎、三司使等要职,并深得皇帝信任。然而,他也曾遭遇贬谪,体验了宦海浮沉。这种经历使得他深知官场纷扰,更加珍视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当他听闻好友张学士要远赴邵武时,心情复杂,既有依依惜别之情,又为朋友能领略江南美景而感到欣慰。
在这个时代,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文人学士地位逐渐上升,士人阶层日益壮大。他们不仅关注国家大事,还热衷于品鉴文学佳作,推动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发展。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胡宿以其独特的人文情怀和对朋友的真挚关爱,写下了这首充满感伤却又不失豪迈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