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雨
一路悭悭五日晴,晓来烟雨又笼春。
蓬窗只是添诗句,烟雨何曾恼得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五天的晴天,一早起来就发现烟雨笼罩了春天。
我用这烟雨制作成诗篇,它并没有让人感到烦恼。
去完善
释义
1. 一路:沿途;全路。
2. 悭悭:此处是“缺乏”的意思。
3. 五日晴:指连续五天晴天。
4. 晓来:天明的时候。
5. 烟雨:烟雾般的小雨。
6. 笼春:笼罩春色。
7. 蓬窗:用蓬草做的窗户,指简陋的居室。
8. 添诗句:增添诗人的灵感,创作诗句。
9. 何曾:表示未曾。
10. 恼得人:使人烦恼。
去完善
赏析
《晓雨》是南宋诗人钱时的诗作,描绘了春日清晨的细雨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对“晓来烟雨”、“蓬窗”和“添诗句”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首句“一路悭悭五日晴”中的“悭”意为吝啬,形象地描绘了连日阴雨的天气状况。诗人用“悭”来形容晴天,表达出对阳光温暖的渴望,同时也为后文“晓来烟雨”的描写作了铺垫。
第二句“晓来烟雨又笼春”中,“晓来”意味着清晨的到来,“烟雨”则象征着春天的气息。诗人以“又笼春”收尾,强调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在颔联“蓬窗只是添诗句,烟雨何曾恼得人”中,“蓬窗”指的是简陋的窗户,这里象征着诗人的生活环境。诗人将晓雨与写诗联系起来,表现出他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何曾恼得人”的表达,诗人传递出自己豁达的人生态度,认为烟雨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心情。
总体而言,这首《晓雨》通过对春日清晨细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以及豁达的人生态度。其中,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雨》是南宋诗人钱时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这是一个战争与和平交织的时代。
钱时(约公元1145年—约公元1211年),字子是,号嵊山,处州丽水(今属浙江)人。他是南宋的一位学者、诗人,曾任职于朝政,后因故离职回乡。在钱时的诗歌作品中,他往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南宋时期,虽然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但战争与和平的局面仍在交替上演。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也受到时代氛围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关注社会现实,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钱时作为南宋时期的诗人,其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文人风貌和社会心态。
在这首《晓雨》中,钱时通过对清晨细雨的描绘,表达了他在面对大自然变幻莫测的景象时的感慨。同时,诗人也将这种感慨引申到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钱时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独特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