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齐山仓使遣赠长歌和韵
昔来阳未复,倏忽今大壮。
颇复怀兹游,山山日环乡。
雪多春较涩,寒力花难王。
晨兴起和羹,御风飒然往。
嵌空互出奇,峭立屹相并。
应接不暇瞬,跬步即异状。
明游俱可人,心惬有余况。
寄隠定何许,醒翁本无相。
浑浑太古前,此巧岂天匠。
天亦莫能名,谁欤实开创。
妙空与上清,可笑渠汝诳。
绣春最孤绝,势压翠微上。
一带抹长江,群雉拱千嶂。
超览妙无涯,天地入吾量。
畴能事劖镌,琐琐较真妄。
所乏者古木,无木更虚旷。
蛮触战封疆,鸡虫争得丧。
坐缚万古痴,无病自生恙。
好是两忘猜,不劳费监谤。
载弄阳春曲,万汇同盎盎。
长歌卷雪腴,颇恨阻搜访。
此事属臞仙,公勿多怊怅。
东山挂游屐,皇猷頼公畅。
玉堂深复深,夜植青藜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过去阳光未能恢复,突然今日阳光旺盛。
还常常怀念这次游玩,山山水水环绕乡村。
冰雪消融春季略显青涩,寒冷的力量让花朵难以称王。
早晨起来烹煮汤食,迎着风悠然前往。
山洞中相互出现奇景,陡峭的山峰耸立在一起。
应接不暇的一刹那,每一步都有不同的样子。
光明游览都可以让人满意,心中愉悦有更多情况。
隐居之地究竟在何处,清醒的老人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模样。
混沌的远古之前,这巧妙并非来自天生的匠人。
天也无法给它命名,谁能实际开创呢?
奇妙的天空与上方的仙境,可笑他们互相欺骗。
锦绣的春天最为孤高绝俗,气势压在翠绿之上。
一条带子抹过长江,群峰拥簇犹如千雉拜见。
超越众览美妙无边,天地都纳入我的视野。
如何雕刻这美妙的景象,琐碎之事更显真实与虚幻。
缺乏的是古老的树木,没有树木更加空旷。
土著之间争夺疆界,鸡虫之争寻求得失。
静静地束缚住万古的痴呆,无病的自己也生出病来。
喜欢这种两不相知的猜测,不用费力去监督诽谤。
演奏春天的歌曲,万物共同享受温暖。
唱出长篇诗歌如同雪中的肥硕,可惜被阻碍无法搜寻寻访。
这件事属于瘦弱的仙人,你不必过多地忧伤。
东山的游玩足迹,国家的计划依赖你去畅快表达。
玉堂深深又深深,夜里种植青藜的手杖。
去完善
释义
昔来阳未复:这句中"阳未复"指春天还没有完全到来。
倏忽今大壮:这句中的"大壮"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意味着夏季的来临。
颇复怀兹游,山山日环乡: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所到的美丽风光和每日都环绕乡村的山峦。
雪多春较涩,寒力花难王:这句话的意思是春天的雪很多,使得春意略显迟涩;天气还透着寒意,花朵难以绽放。
晨兴起和羹,御风飒然往:早上起来煮粥配食,迎着风一下子就去了。这里"和羹"指的是煮粥。
嵌空互出奇,峭立屹相并:这句描绘的是山峰奇特险峻,相互比邻的景象。
应接不暇瞬,跬步即异状:表示景色变化丰富,每一步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色。
明游俱可人,心惬有余况:意思是此次游玩令人舒心,内心感到十分满足。
寄隠定何许,醒翁本无相:隐居之地到底在何处?清醒的老翁本来就没有固定的形象。
浑浑太古前,此巧岂天匠:天地开辟之前世界混沌一片,这种神奇的力量难道是天工之作吗?
天亦莫能名,谁欤实开创:连天都无法命名,是谁真正开创了这一切呢?
妙空与上清,可笑渠汝诳:妙空和上清本是形容仙境的词语,这里可能是在讽刺那些故弄玄虚的人。
绣春最孤绝,势压翠微上:绣春是描述春天景色的词语,这里用来描绘青山如绣的美景。
一带抹长江,群雉拱千嶂:描写的景观是大片的江山如带,群峰拱立的景象。
超览妙无涯,天地入吾量:放眼望去美景无边无际,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我的视野之中。
畴能事劖镌,琐琐较真妄:谁能像雕刻家一样把自然美景刻画的如此精细逼真,其实都是些琐碎的真真假假。
所乏者古木,无木更虚旷:这里缺乏古树点缀,没有树木的地方显得更为空旷。
蛮触战封疆,鸡虫争得丧:借用《庄子·外物》的寓言,意为无谓之争。
坐缚万古痴,无病自生恙:痴愚之人束缚自己,无事也会生出病来。
好是两忘猜,不劳费监谤:最好是不去猜测别人,不用白费唇舌去监督别人的行为。
载弄阳春曲,万汇同盎盎:阳春曲是一种曲调名称,这里用来形容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长歌卷雪腴,颇恨阻搜访:这里的"长歌"是对诗歌的一种称呼,这句是说这首长歌因为时间限制,无法尽情表达内心的情感。
此事属臞仙,公勿多怊怅:这件事应该找瘦子仙人商量,您就别过于忧虑了。
东山挂游屐,皇猷頼公畅:东山的风景如同画卷展开,国家的事业还要靠您来推动发展。
玉堂深复深,夜植青藜杖:玉堂是指富贵人家或皇宫,青藜杖是神仙道士的象征,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考着国家大事,而自己则像一个仙人一般洞察一切。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钱时游齐山时的和韵诗,描绘了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首句“昔来阳未复,倏忽今大壮”以时令为背景,揭示了时间流逝之快,为下文游览铺垫了情感基础。
接下来,诗人详细描述了山景之美:雪后的春色略显青涩,花朵在严寒中艰难绽放。清晨诗人起而行至山间,感受着和风的吹拂。同时,诗人借山峰的险峻、奇秀展示了自然的鬼斧神工,感慨不已。而远眺江水和翠微,诗人更是心生陶醉,胸怀无限。
中间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自然造化的赞美,以及对人力的微不足道。绣春峰的险峻、长江的一带,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诗人认为,在如此美景面前,人力显得微不足道,那些繁琐的事务更加显得真实虚无。这种情境使诗人顿感身心舒畅,忘却烦恼。
随后,诗人继续深化自己的思考,指出人类的无谓纷争实在是愚不可及。只有忘怀这些琐事,才能体会到世间的美好。通过《阳春曲》的比喻,诗人表明了自己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
尾联则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期盼人们能够共同努力,共创和谐世界。同时,诗人也表露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希望能像杜甫那样,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时刻。总的来说,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游齐山仓使遣赠长歌和韵》,是南宋著名诗人钱时所作。创作时间是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王朝建立初期,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墨客多在此时出游、题诗,诗歌创作较为活跃。
钱时是南宋的一位文人官员,他在这个时期的生活相对安定,然而由于战乱的影响,他对于国家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始终贯穿于他的诗歌之中。这首《游齐山仓使遣赠长歌和韵》便是他在游历齐山时,看到当地人民饱受战乱的困苦,心中充满感慨而创作的。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正处于金朝的威胁之下,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钱时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文人官员,他以诗歌为武器,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在这首诗歌中,他以齐山的风光为背景,通过对仓使派遣的场景描绘,表达了对民生困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