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樵侄渔舟韵
乐天知命吾付求,粗缯大布心休休。
小山松桂岁寒友,一日不见中三秋。
白云岩上飞相逐,白云岩前一窗足。
秋花未落春花开,办得工夫万宠辱。
长安贵人争轻肥,高桅大柁去复来。
岂不见渔好生涯,受用不尽一瓜皮,
炙手可热渠得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天性乐观顺应命运,就算物质简朴内心依然淡定。
如同四季常青的小松树和桂花树,一日不见就如隔了很长时间。
在白云岩上飞来飞去,白云岩前有一扇窗户就足够了。
秋天还没结束春天就又来了,我要努力适应各种境遇。
长安城里的富贵人家争相追逐名利,乘船去了又来。
难道没有看到那些喜欢打鱼的人过着幸福的生活吗?享受不完的安稳生活,受人追捧。
去完善
释义
1. 乐天知命:源自儒家思想,意为安于现状,顺其自然,乐观地看待生活中的遭遇。
2. 粗缯大布:指普通的衣着,用以表达作者的淡泊名利、不追求奢侈生活的人生态度。
3. 小山松桂:意指小山上松树与桂树等植被,此处借指生活环境及自然景色。
4. 中三秋:意思是仿佛离别了三秋(三年)之久,这里形容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5. 白云岩上:诗中指作者隐居的地方,表达了他的归隐之志。
6. 万宠辱:指世间的荣华富贵与屈辱困顿。
7. 长安贵人:喻指朝廷中的权贵人物。
8. 轻肥:轻裘肥马之意,指贵族的生活享受。
9. 高桅大柁:高大豪华的船只,这里用来象征权贵的身份地位。
10. 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很大,使人不敢靠近。
去完善
赏析
《用樵侄渔舟韵》是宋代诗人钱时的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樵夫、渔夫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首先,他提到自己“乐天知命”的生活追求,即使身着粗缯大布,内心依然安然自得。接着,他以山中松桂为伴,表达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友情的珍视。然后,通过描述白云岩上的美景和四季花开的景象,表现出他内心超脱世俗纷扰的宁静。最后,通过与长安贵人的对比,反衬出渔夫朴实而美好的生活,以及对权势荣华的淡泊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用樵侄渔舟韵》是南宋诗人钱时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45年至1227年之间,即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钱时经历了从政、隐居再到出仕的过程,他曾在官场任职,后因不满现实政治而退隐山林,晚年又重新出仕。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民众生活困苦。钱时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用樵侄渔舟韵》就是通过对渔民生活的描绘,反映了民间的疾苦和不公,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同情和关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