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感
狥利者不可与谋义,怙私者不可与言公。
蛮触胜负勍两角,肝胆乃有楚越同。
阳清阴浊难同宫,弱水西流河汉东。
洪河砥柱霜中松,中道而立能者从。
凡百君子宜自爱,何苦下与琐琐争鸡虫。
朝来满室生秋风,庭树两叶三叶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追求私利的人难以共谋正义,偏袒个人利益的人无法讨论公正。南北两国势均力敌,却拥有同样的爱国热情。阴阳难以融合于同一阵营,水和地分别东西流动。黄河中有砥柱屹立如霜中的松树,适合站在中间立场的人是强者。诸位君子应爱护自己,何必去和琐碎的人争论琐事呢?早晨到来时室内充满了秋风,庭院里的树叶有两片、三片变红了。
去完善
释义
1. 狥利:徇私谋利。
2. 怙私:倚仗私利。
3. 蛮触:源于《庄子·外物》的寓言,讲述两个小国因争地而战,比喻琐碎的纷争。
4. 勍:强大的。
5. 肝胆:比喻真挚的心意。
6. 阳清阴浊:古代阴阳家认为天气晴朗为“阳”,天气阴霾为“阴”。
7. 弱水:指水流缓慢的小河。
8. 河汉:黄河和汉水。
9. 砥柱:指山中的巨石,引申为坚定的意志。
10. 能者:有能力的人。
11. 何苦:何必。
12. 琐琐:琐碎,无足轻重。
13. 鸡虫:比喻微不足道的纷争。
14. 洪河:指黄河。
15. 中道而立:出自《论语·乡党》,表示坚守中庸之道。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书感》是诗人钱时的抒发感慨之作。诗中以强烈的对比手法表现世态人情,展现他洞察世事的敏锐眼光。首联写利害冲突下的道德抉择,指出不可与逐利、自私的人共同谋事;颔联以蚂蚁、蜗牛的战场喻纷繁复杂的世俗纷争,强调身处其中应保持高尚情操;颈联揭示人应坚守信仰、远离污浊纷扰;尾联呼告众生珍视尊严,不要为琐事争执。诗人在深沉思考中表达出坚定的人生立场。画面色彩鲜明,使人恍若置身秋日风景之中,使读者领略到诗人深沉而又豁达的胸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感》是南宋诗人钱时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钱时,字子是,号甬川先生,浙江嵊县人。他曾任太学博士、临安府教授等职,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文人。
在钱时创作这首诗歌的时期,南宋正处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金兵入侵,民不聊生,国家的命运岌岌可危。在这种背景下,钱时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对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生存问题深感忧虑。
在这个时期,钱时的人生经历也相当坎坷。他曾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时政而被贬谪。他的家庭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变故,使得他的心情更加沉重。这些人生际遇都对他创作这首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时代背景来看,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在这个时期,诗歌创作非常活跃,许多著名的诗人如陆游、辛弃疾等都活跃在这一时期。然而,这个时代也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时期。国家的内外忧患,使得许多文人墨客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出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