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里园亭休沐怅然成咏
云景含初夏,休归曲陌深。
幽帘宜永日,珍树始清阴。
迟客唯长簟,忘言有匣琴。
画披灵物态,书见古人心。
芳草多留步,鲜飙自满襟。
劳形非立事,潇洒媿头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云景初现夏意,闲暇归处田园深远。
幽静的窗帘适合在阳光下度过漫长的日子,珍贵的树木开始洒下清凉的树荫。
款待客人只有长长的竹席,忘记言语之间还有箱匣里的古琴。
画作展示了神妙的万物之态,书籍则看到了古人的内心世界。
碧绿的草地让人留恋不已,清新的风吹满了衣襟。
劳累身躯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倒是头戴簪饰的洒脱让人敬佩。
去完善
释义
1. 云景:指风景如画的景致。
2. 初夏:指农历四月。
3. 曲陌:曲折的小路。
4. 幽帘:遮蔽室内光线的窗帘。
5. 永日:漫长的白天。
6. 珍树:指珍贵的树木。
7. 清阴:清凉的树荫。
8. 迟客:让客人稍候。
9. 长簟:长的竹席。
10. 忘言:指沉浸在音乐中忘记了言语。
11. 匣琴:装在匣子里的琴。
12. 披:翻看。
13. 灵物态:指绘画作品中的生动形象。
14. 书见:通过书籍了解。
15. 古人心:古人高尚的品质和精神。
16. 芳草:指芳香的草地。
17. 鲜飙:清新的风。
18. 劳形:使身体劳累。
19. 立事:成就事业。
20. 潇洒:形容无拘无束的样子。
21. 头簪:古代男子用来固定头发的发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以描绘夏日景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夏日田野风光的喜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先,“云景含初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初夏的景象,阳光透过云朵,洒在田野间,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接下来,“休归曲陌深”则表达出诗人暂时放下繁忙的公务,回归田园生活的惬意心情。
然后,诗人在“幽帘宜永日,珍树始清阴”中描述了自己在夏日悠闲时光中的状态。他长时间地待在窗帘后面欣赏风景,享受着树木带来的清凉。这种生活让人感到无比舒适与安宁。
而“迟客唯长簟,忘言有匣琴”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与朋友共度闲暇时光的愉快氛围。朋友们相聚一堂,用长竹席当作坐垫,共赏匣中之琴发出的优美旋律。这样的场景充满了诗意,让人陶醉其中。
诗人还在“画披灵物态,书见古人心”中将艺术与自然之美相结合。通过阅读古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还能领略到自然界中种种生命的奇特形态。这一句诗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后,“芳草多留步,鲜飙自满襟”则再次强调了自然风景对诗人的吸引力。诗人被芬芳的花朵吸引,漫步在花草丛中,清风拂过衣襟,令人心旷神怡。
最后,“劳形非立事,潇洒媿头簪”作为全诗的结尾,使诗人回归到现实,感慨自己未能摆脱世俗事务的困扰。尽管过着恬静的生活,但心中仍有一丝愧疚感挥之不去。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永宁里园亭休沐怅然成咏》,是由唐朝诗人羊士谔在公元805年所作。这一年是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也是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的第二年。羊士谔的一生都与政治密切相连,他在诗中的表达和情感往往受到政治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由于唐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官僚阶层的生活逐渐变得奢侈浮华,很多人追求声色犬马,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然而,羊士谔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这种生活方式持否定态度。他在这首诗中以景物抒情,表达了厌倦功名利禄、向往宁静生活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