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五言蓬莱山送徐仲微赴蓬莱令

标题包含
五言蓬莱山送徐仲微赴蓬莱令
渤海三神山,蓬莱隠嵯峨。 仙人桂叶舟,浮矣明月波。 惊尘不可到,飞鸟不能过。 世人但传闻,欲往为奈何。 胡然古荒王,甘心事欺詑。 于今祷祠迹,往往存山阿。 当时燕齐间,方士肩相摩。 遗俗颇沦胥,官不严禁诃。 子去为邑尹,施舍各有科。 兹实系教化,无宜反媕婀。 平生学诗书,仁术尝切磋。 毋曰百里小,民人岂不多。 谁当之武城,敢复闻弦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沈遘(1047年-1097年),字文通,号云巢,浙江钱塘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历任太常博士、尚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等职。 沈遘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便以诗名闻天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渤海的三座仙山,蓬莱隐藏着险峻。 仙人们乘着桂树叶子制成的船,漂浮在明月的碧波之上。 尘世的人无法到达,飞鸟也难以越过。 世间之人只能听闻,想要前往却无可奈何。 为何古代的帝王们,心甘情愿被欺骗? 至今仍有祈祷祭祀的痕迹,在山间随处可见。 那时的燕国与齐国之间,方士们的肩膀挤得紧紧的。 遗留的习俗已经逐渐腐化,官方也没有严禁。 你去担任县令,治理地方各有法则。 这确实关乎教化,无须犹豫不决。 你一生研习诗书,仁爱之道早已娴熟。 不要认为百里之地太小,民众的数量并不少。 谁能治理好武城,敢于再听闻弦歌之声呢?
去完善
释义
1. 渤海:地名,位于中国东北南部及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的内海,也是中国最大的边缘海。 2. 三神山: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境,相传有长生不老的仙药。 3. 蓬莱:即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三神山之一,位于渤海中。 4.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5. 仙人: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和长生不老的生命。 6. 桂叶舟:指仙人在海中乘的船。 7. 浮矣:漂浮的样子。 8. 明月波:明亮的月光下的波浪。 9. 惊尘:飞动的尘土,这里指世俗的烦恼。 10. 飞鸟:飞行中的鸟。 11. 奈何:表示无可奈何,无法解决。 12. 胡然:为何这样,为什么。 13. 古荒王:古代的荒淫无道的君主。 14. 甘心:甘愿,乐意为某事付出。 15. 欺詑:欺骗,说谎。 16. 于今:如今,现在。 17. 祷祠:祈求神灵保佑的祭祀活动。 18. 山阿:泛指山陵。 19. 方士:古代从事求仙、炼丹等活动的人。 20. 肩相摩:形容人很多,肩膀相互摩擦。 21. 遗俗:遗留的习俗。 22. 沦胥:沦丧,沉沦。 23. 禁诃:禁止呵责,这里是说对方士的活动并不严格禁止。 24. 邑尹:地方长官。 25. 施舍:施行仁政。 26. 有科:有一定的规定和标准。 27. 兹实:这实在。 28. 系教化:关系到教化和风俗。 29. 无宜:不宜,不应该。 30. 媕婀:模棱两可,犹豫不决。 31. 平生:平时,一生。 32. 学诗书:学习《诗经》和《尚书》等经典。 33. 仁术:仁爱之道。 34. 尝:曾经。 35. 切磋: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6. 毋曰:不要说。 37. 百里:指一县之地。 38. 武城:古代县名,位于山东中部。 39. 敢复:敢再。 40. 闻弦歌:听到音乐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本诗通过描述古代仙山传说和近代祭祀活动,传达了儒家仁术教化的理念。诗人认为,虽然蓬莱山神话流传甚广,但在现实中,作为一县之长的子应专注于教育民众、履行官员职责。作者强调治理区域不论大小,人民皆为重要,呼吁出任县令的徐仲微应当以诗书传承儒道,关心民生,而非沉醉于神仙之道。本诗既揭示了传统迷信思想的危害,又体现了诗人积极入世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言蓬莱山送徐仲微赴蓬莱令》是北宋诗人沈遘在公元1056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一时期,沈遘正处于他政治生涯的顶峰,先后担任太常少卿、尚书右丞等职务,并在京城汴京过着舒适的生活。然而,他却在这时对好友徐仲微的离京感到无比惋惜。 此时正值北宋中期,皇帝宋仁宗在位的时期,社会较为安定,经济繁荣,文人墨客云集京师,文学活动日益活跃。身为著名文人,沈遘结交了许多挚友,而徐仲微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的友谊深厚,共同探讨诗文,寄情山水。当徐仲微被任命为蓬莱县令,即将远离京师,沈遘怀着深情厚意,写下了这首诗为他送别。 在这首诗中,沈遘以蓬莱山为背景,寓意离别之情。他以山川美景为喻,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对他在新岗位上建功立业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沈遘自身对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抒发了沈遘当时的真情实感,成为了中国古代送别诗中的佳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