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
鉴湖千顷山四连,昔为大泽今平田。
庸夫况可与虑始,万年之利一朝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亩鉴湖与四周相连的山脉,曾经是大片的沼泽地,现在变成了肥沃的田地。一个平庸的人怎么能参与开始筹划这种改变呢?因为这一改变带来的好处会持续万年之久,但却可能在瞬间被毁掉。
去完善
释义
《鉴湖》:鉴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南,本为古代泻水入海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又称长塘湖、贺家湖。
“鉴湖千顷山四连”:此句描述鉴湖的水域广阔,四周群山环绕。
“昔为大泽今平田”:这句是说鉴湖以前是一片沼泽地,现在已经变为农田。
“庸夫况可与虑始”:庸夫,指的是普通百姓;虑始,考虑开始。整句意思是普通的百姓怎么可能参与最初的决策呢?
“万年之利一朝毁”:这句说千年万年的利益,因为一次错误的决定就被破坏殆尽。
去完善
赏析
《鉴湖》这首诗描绘了鉴湖的变迁,从千顷大泽变为农田的过程。诗人以鉴湖的历史变迁为例,揭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过去的鉴湖与现在的鉴湖进行对比,突出了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同时,诗人通过对“庸夫”的批评,表达了对人类盲目开发自然资源的不满,呼吁人们要珍惜自然,保护环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鉴湖》是北宋诗人沈遘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59年,正值沈遘在北宋仁宗时期担任京官的时期。
在11世纪中期,北宋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沈遘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一员,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主张经世济民,关注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在这段时间里,沈遘不仅在政坛上有所建树,同时在文学创作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咏史怀古之作,也有抒写个人情感之篇,还有描绘自然景色的佳作。
《鉴湖》这首诗就是沈遘在游览鉴湖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创作的。诗中以鉴湖为背景,通过描绘湖水、山色、云雾等自然景观,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还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山水风光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