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甫许诗未至还赠
平生每愧不能诗,今与诗豪昼夜随。
已许大篇须强和,少收锋锷始相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直以来我都为自己的不擅长写诗而羞愧,如今有幸能与诗坛才俊日夜相随。我已经答应过要努力和大作抗衡,只有稍稍收敛锋芒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彼此。
去完善
释义
《平甫许诗未至还赠》是宋代诗人沈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注释:
1. 平甫:指北宋诗人陈师道,字平甫。他是黄庭坚的学生,与苏轼、秦观等著名文人皆有交往。
2. 许诗:指陈师道答应写给沈遘的诗。
3. 未至:还没有收到。
4. 还赠:再次赠送给他人的诗歌。
5. 愧:惭愧。
6. 诗豪:指擅长写诗的人,这里指陈师道。
7. 昼夜随:形容与诗豪关系密切,日夜相随。
8. 大篇:指篇幅较长的诗篇。
9. 强和:勉强地唱和。
10. 少收锋锷:稍微收敛一下锐气。
11. 始相知:才刚刚开始了解彼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诗人对于创作的真诚态度和对诗歌技艺的执着追求。首先,作者通过“平生每愧不能诗”表达了对自己写诗能力的自谦,这种谦逊是一种真挚的态度,也是一位优秀诗人所具备的品质。接着,他提到“今与诗豪昼夜随”,意味着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他愿意跟随诗人的脚步,共同探索诗歌的奥妙。“已许大篇须强和,少收锋锷始相知”则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坚定决心: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依然坚定信念,勇敢面对挑战;只有不断打磨自己的诗歌技巧,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真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平甫许诗未至还赠》是北宋诗人沈遘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48年,即北宋仁宗庆历八年。
在这一年里,沈遘的人生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折。他原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曾经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被任命为太学正。然而,因为与权臣吕夷简发生冲突,他被贬谪到江西九江担任一介县令。在这段时间里,沈遘对政治失去了信心,开始转向诗歌创作,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这个时期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状态。一方面,北方边疆受到辽国的威胁,使得国家不得不加强军事防御;另一方面,国内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都希望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的危机,但他们的努力往往受到权臣的阻挠。沈遘的遭遇正是这一时代的缩影。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遭遇下,沈遘写下了这首《平甫许诗未至还赠》。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这首诗成为了沈遘的代表作之一,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