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五言杭州僧修广法喜堂

标题包含
五言杭州僧修广法喜堂
圂圂学佛者,营营良足悲。 不知佛之乐,谁使汝学为。 广师吾州秀,智解迺天资。 既以法为喜,万缘脱若遗。 高堂客满坐,妙谈破群疑。 来者岂不辨,辨此堂之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沈遘(1047年-1097年),字文通,号云巢,浙江钱塘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历任太常博士、尚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等职。 沈遘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便以诗名闻天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溷溷:hùn hùn,混乱、迷惑的样子。这里指那些学佛不明的人。 2. 营营:yíng yíng,形容忙碌劳碌的状态。这里指的是求佛的人过于功利心,只是为了世俗的功利而学佛,所以称为“良足悲”。 3. 广师:对僧人的尊称。这里指的是修广法师。 4. 智解:智慧的理解。 5. 迺:nǎi,同“乃”。 6. 万缘:各种尘世间的牵绊。 7. 遗:遗弃、舍弃。 8. 高堂:豪华的房屋,这里指的是法喜堂。 9. 妙谈:美妙的言论,这里指法师讲经说法。 10. 破群疑:破除众人的疑惑。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描绘出两种不同心境的佛教信徒形象。一方面,作者批判那些因追逐名利而陷入烦恼的学佛者,他们并未领悟佛法的真谛;另一方面,赞颂广修法师作为智者,以佛法为乐,超然物外。诗人在赞美广修法师的同时,也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佛学精神,并反思自己在修行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整首诗语言质朴,却富有哲理,体现出诗人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沈遘的《五言杭州僧修广法喜堂》创作于北宋时期。公元1048年,他在任杭州知州期间,听闻当地一名名为修广的僧人修建了一座名为“法喜堂”的佛堂,遂写下了这首诗以歌颂佛教的庄严。 沈遘(1037-1100)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担任地方官期间,关注民生,提倡教育,对佛教也持有一定的敬仰之心。此时正是北宋仁宗朝(1023-1063)时期,国家繁荣,文化昌盛,民间信仰自由发展。沈遘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一员,他对佛学的研究和欣赏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五言杭州僧修广法喜堂》这首诗中,沈遘通过描绘法喜堂的建筑和佛像,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庄重与华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修广法师虔诚奉佛精神的敬意。诗中“塔影岚光里,僧居物外身”两句,描绘了僧人们在物欲之外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宗教信仰的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