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五言送许当通判泉州

标题包含
五言送许当通判泉州
我昔温陵行,始初得许侯。 温陵故佳胜,况从吉士游。 日月虽无几,所乐良绸缪。 归来十载间,再见朝王州。 故人重相遇,尊酒更劝酬。 欢意我已衰,壮心君益遒。 君颜反更少,我但未白头。 乃知中都劳,岂若江湖优。 嗟哉石渠客,有似鱼被钩。 何不断去之,未知所从流。 羡君翩然归,春风帆画舟。 锦衣乡治中,弩矢驱道周。 旧庐何光辉,高堂荐甘羞。 仕者固应尔,自余信悠悠。 送君喜宁已,顾我愧莫收。 幸君谢友朋,我志无所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沈遘(1047年-1097年),字文通,号云巢,浙江钱塘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历任太常博士、尚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等职。 沈遘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便以诗名闻天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曾在泉州府游玩,初次结识了许侯。那地方原本就很美好,更何况还能与才子一同畅游。虽然日子并不长久,但我们的交情深厚。十年过去了,我们再次在汴京相见。老朋友再次相聚,举杯畅饮。我的兴致已不如当年,而许侯依旧充满活力。他的容颜未变,而我却已经满头白发。这才知道,在京城劳碌奔波,哪里比得上江湖上的自在。可叹那些朝廷官员,就像是鱼被困在了鱼钩上。为何不早早斩断羁绊,重新寻找人生的方向?羡慕你潇洒离去,春风轻拂,乘着画船。回到家乡的锦衣卫任职,用弓箭驱散道路的纷扰。旧居焕发光彩,厅堂陈设美味佳肴。做官固然如此,但我依然坚定自己的信念。送别好友已经令我高兴,看到自己的境况更是让我感到羞愧。希望你可以向朋友们道别,因为我并无太多追求。
去完善
释义
1. 温陵:古代泉州的别名。 2. 吉士:这里指贤良之士。 3. 中都:京城。 4. 石渠客:指在朝廷做官的人。 5. 有似鱼被钩:形容被迫做官如鱼被钓起。 6. 弩矢驱道周:表示在乡下任职,治理乡里。 7. 高堂:父母。 8. 荐甘羞:进献美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五言送许当通判泉州”,表达了诗人与许当分别重逢的深情厚谊及对宦途生活的感慨。开篇叙述了作者与许当初次相识于温陵(泉州别称)的美好时光,强调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紧接着诗人提及分别后的十年里再次在朝王州(南京一带)相聚,感叹岁月的流逝和友谊的长存。诗歌以对话形式呈现,体现了两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以及各自生活经历的交流。 诗中的“嗟哉石渠客,有似鱼被钩”,是诗人以鱼被钩的隐喻,揭示出仕途的艰辛劳苦,暗含着对许当的关切之情,希望他早日摆脱束缚,过上自由的生活。接着诗人表达对许当即将离京任职泉州的羡慕,祝愿他能像春风拂过的船帆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享受家庭的温暖和陪伴。 最后诗人表示与友人别离时的喜悦和遗憾,抒发自己无意功名、向往闲云野鹤般生活的情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言送许当通判泉州》是北宋诗人沈遘于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创作的送别诗。在这段时间里,沈遘任职地方官员,颇有政绩,并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密切。 沈遘生活的时代,正值北宋中期,国力相对稳定,政治较为开明。然而,当时士人阶层对官场的腐朽和积弊颇有诟病,他们渴望有才能的官员能够改变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沈遘以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的形象崭露头角,受到士人的赞誉。 这首诗是在为友人许当饯行时所作。许当即将出任泉州通判,沈遘在诗中表达了对他治理有方的期许,同时也流露出对他离别的伤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沈遘与许当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对国家治理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