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送诗僧思齐归吴
西风送霜河水落,东都归客不可留。
囊衣卷诗载轻舸,飘然独下东南州。
吴山木落众峰出,越湖潦散孤屿浮。
橘丹莼紫新荐俎,若下醪美不计售。
十年尘埃一日去,猿初脱槛鹰下鞲。
幽潜远飏肯回首,送之却顾令人愁。
鲈鱼正肥张翰老,田园将芜陶潜忧。
子归应有问予者,为解区区兹有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风携霜露而下,河水平静如镜,引人注目。客居他乡的人啊,这美丽的景色是留不住你的脚步的。
整理好行囊,背起诗稿,乘上轻舟,独自向东南的小城走去。只见那吴山的树木渐渐凋零,显露出了高峻的山峰;而越湖的水也退去,小岛上更显得孤单和冷清。
新鲜的橘子、丹红的柿子,还有翠绿的莼菜都在准备被端上宴席;甘美的绍兴黄酒尽管卖不上价钱,却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如同抖掉十载的尘土,获得一天的自由,就像是刚离开牢笼的猴子,展翅的雄鹰。然而这样的远行却让我想起那句“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诗句,心中涌动着莫名的情感。
当看到成熟的鲈鱼时,我想起了张翰的故事,那是田园生活的向往;而当我们看到田园即将荒芜,我又想到了陶渊明的忧虑。有一天,当你回来的时候,应该会有人来询问我吧,那时候,我会告诉你这一切的原委。
去完善
释义
1. 西风:西方吹来的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西风多带有离别、萧瑟的意味。
2. 霜河:覆盖着霜的河流,象征寒冷的季节。
3. 水落:水位下降,指秋天来临。
4. 东都:古时的洛阳,这里代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5. 囊衣:用口袋装的衣物,这里指诗人所带的简单行李。
6. 轻舸:轻便的小船。
7. 东南州:指南方的城市。
8. 吴山:位于浙江杭州的一座山,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葬于此而得名。
9. 越湖:即浙江嘉兴的南湖。
10. 橘丹:橘子皮呈红色,比喻友情深厚。
11. 莼紫:紫色的莼菜,是江浙地区的特产。
12. 若下醪:美酒名,产于江苏。
13. 尘埃:世俗的烦恼。
14. 猿初脱槛:比喻从束缚中解脱出来。
15. 鹰下鞲:形容自由翱翔。
16. 鲈鱼正肥:源自张翰“鲈鱼脍”的故事,意为家乡的美味。
17. 张翰老:此处指思念故乡之情。
18. 陶潜忧: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感慨。
19. 子归:思齐僧人返回故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和寄寓人生哲理的送别诗。诗人以深秋时节的景象为开篇,描绘了东都归客离去的场景。接着,诗人在描述归客离去的同时,还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怀念。在尾联中,诗人借张翰、陶潜等人的典故表达了各自的生活态度,强调了解释的必要性,并在结尾处用“问予”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这首诗以其精炼的文字、丰富的意象、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人物离别图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七言送诗僧思齐归吴》是北宋著名文人沈遘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仁宗时期(960-1063年),大约公元104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唐代以来的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儒家文化的教育普及,诗歌创作十分活跃。
沈遘作为当时的社会名士,与众多文人墨客交好。他与诗僧思齐的友谊深厚,因此在思齐准备归吴时,沈遘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在诗中,他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情、人生哲理等方面的深刻理解。
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佛家、道家思想交融,儒学复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多元的视角。在这样的背景下,沈遘的诗作充满了哲理和人文关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