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七言送句谌通判颍川

标题包含
七言送句谌通判颍川
朝驱款段北省客,莫驾屏星州治中。 朱颜绿发出尘土,长缨高盖生清风。 彼都之胜实乐国,颍汝交贯淮波通。 使子乞得一麾去,宁复汲汲须江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沈遘(1047年-1097年),字文通,号云巢,浙江钱塘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历任太常博士、尚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等职。 沈遘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便以诗名闻天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朝驱款段北省客:“款段”指缓缓行走的马匹,这里用来形容公务出行;“北省客”是指从北方来京的官员。 2. 莫驾屏星州治中:“莫”表示不久;“屏星”指星辰,这里代指朝廷;“州治中”是官职名,治理一州的政务。 3. 朱颜绿发出尘土:朱颜即红霞,绿发即绿水,形容京城里的美丽景色。 4. 长缨高盖生清风:“长缨”指高耸的冠缨;“高盖”指豪华的车盖,与上句描绘都市繁荣景象。 5. 彼都之胜实乐国:赞美京师都城的美好生活,如同乐土一般。 6. 颍汝交贯淮波通:描述的是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周边的地貌特征,颍水与汝水在此交汇,形成淮河。 7. 使子乞得一麾去:希望你能够求得一个地位显赫的职务,带领百姓过上好日子。 8. 宁复汲汲须江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上任的祝愿,希望他在新的职位上有所作为。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七言送句谌通判颍川》诗中,沈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慨,表达了对于友人即将赴任颍川的赞赏和期待。诗人首先以"朝驱款段北省客,莫驾屏星州治中"两句,为读者勾勒出了友人在官场上的勤奋形象,充分显示出他在朝廷和地方治理上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紧接着,诗人又以"朱颜绿发出尘土,长缨高盖生清风"两句,赞美了友人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他虽然身在红尘之中,却有着高尚的品质和强烈的责任感。而这种强烈的使命感,使得他在仕途之路上不断前行,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 随后,诗人通过对颍川地理位置的描绘,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美丽景色。"彼都之胜实乐国,颍汝交贯淮波通"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颍川的美好祝愿,也暗示出友人将在那里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诗人以"使子乞得一麾去,宁复汲汲须江东"收尾,表达了对于友人未来发展的期许。诗人相信,友人在颍川这片土地上,定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和领导力,为人民谋求福祉,为国家做出贡献。而这样的成绩,也将成为他人生的辉煌篇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送句谌通判颍川》是北宋诗人沈遘的作品。沈遘(1038-1075),字文通,号江东,浙江钱塘人,是一位富有才情的诗人,其诗风清丽婉约,以描绘自然景象和生活琐事见长。 创作时间:公元1069年前后。 人生际遇:此时,沈遘正值青年时期,他才华横溢,文采出众,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然而,在官场生涯中,他也曾遭遇过一些挫折,这使他更加珍惜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在他的一首赠别诗《送别周宗元》中,他曾写道:“凤阁端能续马融,但知佞佛死分无。”表达了对自己官场的担忧和对友情的珍视。 时代背景: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迅速发展。沈遘所在的杭州地区,是南宋的都城临安所在地,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氛围浓厚。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崇尚诗歌创作,热衷于交友唱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人文化。沈遘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诗作充分展示了这一时代的特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