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华山
异境良难测,非仙岂合游。星辰方满岳,风雨忽移舟。
喷月泉垂壁,栖松鹤在楼。因知修养处,不必在嵩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异地环境难以预测,不是仙人又怎会来此一游。星空正照亮山峰,风雨却突然使得小船飘荡不定。泉水如瀑布般垂下石壁,如同喷出的月光;栖息在高楼旁的松树上,有白鹤悠然自得。由此可知,修养身心的好地方,不一定非得是嵩山啊。
去完善
释义
1. 宿:过夜,指在华山过一夜。
2. 华山: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
3. 异境:奇异的境地,这里指华山的美景。
4. 良难测:非常难以测量或预测。
5. 非仙岂合游:不是神仙怎么能适合来游玩呢?表示华山景色之美,只有神仙才能欣赏到。
6. 星辰方满岳:星光明亮地映照在华山之上。
7. 风雨忽移舟:忽然间风雨来临,船只不得不离开。
8. 喷月泉垂壁:月光映照下,泉水平静地从悬崖上流下。
9. 栖松鹤在楼:白鹤在松树上栖息,好像在楼上一样。
10. 修养处:修养身心的地方。
11. 不必在嵩丘:不必非要在嵩山才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嵩丘即嵩山,是五岳中的中岳。
去完善
赏析
《宿华山》是唐代诗人许棠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华山仙境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感慨之情。首联“异境良难测,非仙岂合游”,点出了华山的神秘与庄严,只有仙人才能探访此地。颔联“星辰方满岳,风雨忽移舟”,形象地描绘了华山星空璀璨、风雨变幻的自然景象。颈联“喷月泉垂壁,栖松鹤在楼”,进一步展现了华山的神奇景致:清泉瀑布从峭壁上飞泻而下,松鹤在楼阁上栖息。尾联“因知修养处,不必在嵩丘”,表达了诗人对华山美景的赞美和对修炼生活的新认识,表明真正的修养之地并不局限于传统名山嵩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华山的奇特美景和华山文化的独特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华山》是唐代诗人许棠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是唐朝的一个繁荣时期,但也是逐渐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在这个时期,许棠作为一位文人雅士,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学和哲学。
许棠在游历华山的途中,感受到了这座千古名山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他在华山之巅过夜,感受到了月色的清冷和山风的凛冽,这些都是他从未有过的体验。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和对未来的期许。于是,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宿华山》。
这个时期的唐朝,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繁荣昌盛,但实际上已经埋下了许多隐患。宫廷斗争激烈,宦官权力日益壮大,社会矛盾也逐渐激化。这些因素都对许棠的人生际遇产生了影响。他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世事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