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夜作

标题包含
秋夜作
数亩池塘近杜陵,秋天寂寞夜云凝。 芙蓉叶上三更雨,蟋蟀声中一点灯。 迹避险巇翻失路,心归闲澹不因僧。 既逢上国陈诗日,长守林泉亦未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几亩池塘靠近杜陵,秋天的夜晚寂静而云朵凝固。 莲花叶上在三更时分落下雨滴,蟋蟀的鸣叫声中有一丝灯光。 旅途中遭遇险峻的道路,心灵却回归宁静安详,不需要依靠僧人指引。 既然在繁华国度有诗歌流传的日子,那么长久地守着这林泉也不是不能做到的。
去完善
释义
1. 杜陵: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也是汉代著名文人杜甫的墓葬所在地,这里借指诗人所在的地点。 2. 险巇(xī):山路险阻,这里形容路途艰难。
去完善
赏析
《秋夜作》是唐代诗人李昌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夜晚,诗人通过对池塘、夜云、芙蓉叶、蟋蟀声、灯火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虑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虽有才华但未能得到赏识的遗憾。 首联“数亩池塘近杜陵,秋天寂寞夜云凝”,描述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杜陵是唐代著名的文学胜地,诗人在这里感受到秋天的寂静和孤独。诗人通过“池塘”、“夜云凝”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颔联“芙蓉叶上三更雨,蟋蟀声中一点灯”,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夜景。诗人以“芙蓉叶上三更雨”来形容秋雨绵绵的景象,以“蟋蟀声中一点灯”来表现诗人孤独的夜晚。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秋天的自然景色,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颈联“迹避险巇翻失路,心归闲澹不因僧”,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险巇”、“失路”等词语,反映出自己在官场上遭遇的困境;而“闲澹”、“因僧”则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世俗纷扰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尾联“既逢上国陈诗日,长守林泉亦未能”,是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未能受到重用的惋惜。诗人认为自己的诗歌才华足以在朝廷中施展,但却始终没有得到赏识和重用。这使他感到无奈和遗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作》是晚唐诗人李昌符的一首描绘秋天夜景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94年左右的唐朝末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战乱频繁。 李昌符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无奈。他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对这首诗歌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青年时期曾游历四方,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了解。后来他进入官场,但因不善于逢迎,未能得到重用。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唐朝末年,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壮大,农民起义不断爆发。这种混乱的社会局势使得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