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儿就试
老病吾今业已衰,已还魏笏尚支颐。
祝儿指日传金榜,怀我当年别玉墀。
殿陛详延方吁俊,江湖空旷剧忧时。
此行蹇谔论邦国,莫为区区杏苑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二儿就试》是一首宋诗,作者马廷鸾。以下是该诗的词句注释:
1. 老病:这里是指诗人年老的体弱多病的状态。
2. 业已衰:已经衰老了。
3. 魏笏: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手持的手板,这里借指朝政。
4. 支颐:用手托着下巴。
5. 祝儿:祝愿儿子。
6. 金榜:科举时代用来公布考试结果的榜单,因用黄纸书写,故称“金榜”。
7. 怀我当年别玉墀:回想我当年离开皇宫时的情景。玉墀,宫殿前的石阶。
8. 详延:详细地向别人请教。
9. 吁俊:选拔贤能的人。
10. 剧忧时:非常担忧时局。
11. 蹇谔:直言不讳的样子。
12. 论邦国:讨论国家大事。
13. 杏苑诗:指科举考试中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期许和忧虑,以及对国家时局的关心。
去完善
赏析
《二儿就试》是南宋诗人马廷鸾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儿子的期望。首联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的境况,但依旧关心国家事务,体现出他的爱国情怀。颔联祝愿儿子能够金榜题名,怀念自己当年的峥嵘岁月。颈联描绘了朝廷选拔人才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江湖空旷的担忧。尾联则勉励儿子在此次科举考试中要关注国家大事,而非局限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二儿就试》是南宋诗人马廷鸾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50年至1264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逐渐衰弱,北方的蒙古帝国对南方发动了多次侵略,使得南宋陷入了一片战乱之中。
作为这个时代的文人,马廷鸾的个人命运也受到了时代的影响。他曾担任过朝廷的官员,但由于对时政的不满,最终选择辞官归隐。在隐居期间,他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前途,但面对动荡的社会现实,他也感到无力回天。
在这首诗中,马廷鸾通过描绘两个儿子赴京赶考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家庭的忧虑。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为国效力,但又担心他们在战乱中受到伤害。这种矛盾的心理,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家庭生活的眷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