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稼如云

标题包含
秋稼如云
肆目如云处,三田大有秋。 葱茏初蔽野,散漫正盈畴。 稍混从龙势,宁同触石幽。 紫芒分羃羃,青颕澹油油。 始惬仓箱望,终无灭裂忧。 西成知不远,雨露复何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述丰收景象的诗。翻译如下: 田野间,四处望去仿佛白云飘荡,三个农田都呈现出秋天的丰收景象。绿色覆盖了原野,稻田分散在广袤的土地上。庄稼从初生到成熟的过程,如同云龙翻滚的声势,不会像碰到石头那样瞬间消失。紫色的稻穗犹如云雾般繁茂,青色的小苗闪闪发光。这让人充满期待,不用担心农作物的损失。收获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感谢自然界的滋养和润泽。
去完善
释义
肆目:广视四方的意思。这里指广阔的田野。 三田:三种田地的总称,包括井田制中的公田、私田和外田。 大有秋:即大有年,农业大丰收的意思。 葱茏:草木青翠繁茂的样子。 蔽野:覆盖了整个田野。 散漫:分散、遍布。 盈畴:充满田地。 从龙势:指农作物随着地势的变化而生长。 宁同:表示比较。 触石幽:指玉米在岩石缝隙中生长。 紫芒:紫色的禾穗。 分羃羃:形容紫色禾穗分散开来的样子。 青颕:青色禾苗。 澹油油:颜色淡且鲜艳。 始惬:开始满足。 仓箱:泛指仓库。 西成:西边的收成。 雨露:指自然的恩赐,雨水与阳光。 复何酬:用什么来回报。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秋稼如云》中,诗人蒋防通过对秋天丰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喜悦之情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了庄稼繁茂、丰收在望的景象,并借以赞美勤劳的农民和肥沃的土地。接下来,我将对这首诗进行深入赏析。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肆目如云处,三田大有秋”,描述了丰收季节里田野一片繁荣的景象,传达了诗人看到这片壮观景色时的欣喜之情。这里的“肆目如云”形象地描绘了丰收时节农田被成熟的庄稼覆盖的场景,暗示了农作物的丰富和饱满。同时,诗人通过使用“三田大有秋”这一表述,强调了农民们辛勤耕耘的成果,传达出诗人对农业丰收的喜悦之情。 接着,诗人用“葱茏初蔽野,散漫正盈畴”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田野美景。他通过使用“葱茏”、“散漫”两个词语,使丰收景象更加生动逼真。诗人把庄稼比作覆盖大地的绿色植被,象征着丰收的季节。在这里,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丰收景象巧妙地融为一体,表现出诗人观察事物细致入微的特点。 在接下来的两联诗中,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自己对农作物的赞美之情。他用“稍混从龙势,宁同触石幽”来形容农作物茁壮成长的状态。这里的“稍混从龙势”,意味着作物如同巨龙般伸展着身躯,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宁同触石幽”则暗含了农作物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也能茁壮成长。 紧接着,诗人又通过“紫芒分羃羃,青颖澹油油”描绘了庄稼成熟后的美丽景象。这里,他运用了色彩的对比,“紫芒”象征着庄稼的成熟,“青颖”则表现了庄稼的绿色生机。这两种颜色相互映衬,使得丰收的画面更为丰富多彩。 最后,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丰收的美好愿景以及感激之情。他在“始惬仓箱望,终无灭裂忧”这两句中,表达了对丰收成果的满足以及对农民的敬佩之情。这表明诗人充分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对农民充满敬意。 总而言之,这首《秋稼如云》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深厚的田园情怀。他用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丰收的景象,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农耕文化的赞美和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稼如云》是唐代诗人蒋防的一首描绘丰收景象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85年前后,正值唐朝盛世,社会繁荣,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这段时间里,蒋防个人生活充满了起伏。他曾任翰林院学士、右补阙等职,后因故被贬谪到外地。尽管如此,他仍然关注民生,通过诗歌表达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爱。在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他深入民间,亲眼目睹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创作了这首充满喜悦的丰收诗。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唐朝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这个时代,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业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因此,《秋稼如云》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人民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