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有松树
庭前有松树,百尺盘虬龙。
材大不适用,偃蹇霜雪中。
五陵年少儿,种花不种松。
寄言傲霜雪,何似媚春风。
松有千岁根,花无十日红。
众人逐时好,君子惟固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门前有一棵松树,它曲如盘龙,高达百尺。尽管它有大材,却无用武之地,只能孤独地挺立在风霜雨雪中。在这五陵之地,年轻人更喜欢养花而不是种松树。我告诉他们,与其在霜雪中独自坚韧,不如去迎合春风。松树虽有千年的根基,但花朵却只有十天的花期。大多数人追求时尚,而君子却能固守贫穷。
去完善
释义
1. 庭前:指庭院前面。
2. 松树:常绿乔木,品种繁多,具有坚韧的特性,可用于建筑、家具等。
3. 百尺:形容树高,并非实数。
4. 盘虬龙:盘绕的巨龙,比喻松树粗壮的树干和树枝。
5. 材大:指松树的材质粗壮,适用于各种用途。
6. 偃蹇:高耸的样子。
7. 五陵:古代五个帝王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附近,这里借指繁华的地区。
8. 种花:种植花卉植物。
9. 寄言:寄托言辞,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10. 傲霜雪:不畏严寒,象征坚韧的品质。
11. 何似:哪里比得上。
12. 媚春风:迎合春天美好的风光。
13. 千岁根:松树的生命力顽强,根部可维持长久。
14. 十日红:表示花的盛开时间短暂。
15. 众人:普通的人们。
16. 时好:当下流行的喜好。
17. 君子: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18. 惟固穷:只有坚定自己的信仰,不受外界影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庭院前的一棵高大的松树为主题,通过其形态、位置和生长环境来展现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诗人借这棵松树表达了在恶劣环境中依然坚定屹立的品质,同时提醒世人不要过分追求繁华,要坚守自己的信念,耐得住贫寒。整首诗歌寓意深刻,结构严谨,寓情于景,堪称一首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庭前有松树》是宋代诗人于石的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晚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于石身为一个文人墨客,对当时的现状有着深刻的认识。他通过观察庭前的松树,表达了自己坚韧不屈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于石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正值他人生的低谷期。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仕途上郁郁不得志。然而,他并没有被挫折击垮,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他通过对松树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在这个时期,宋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外有金兵入侵,内有农民起义。朝廷内部党派纷争不断,政治腐朽堕落。在这样的背景下,于石的诗作显得尤为可贵。他用自己的才情和勇气,为这个时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