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班贺
百华照晓岁更初,黼座当中列辟趋。
舞蹈三回严赞唱,虔恭百拜听传呼。
麾旗簇仗朝仪肃,韎韐班庭远意孚。
元会五逢叨侍从,欲陈嘉颂愧才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百花照亮了拂晓的新年伊始,皇帝坐在宝座中央,众官员整齐划一地向他靠拢。在庄重的歌舞和赞歌唱过三遍之后,众人满怀虔诚恭敬地聆听着皇帝的呼唤。旗帜簇拥下的朝廷礼仪庄重肃穆,官员们穿着五彩斑斓的官服,表现出朝廷威严的气氛。五次有幸参加这种盛大典礼,想要献上美好的颂词却为自己的才疏学浅感到羞愧。
去完善
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班:排列。
贺:祝贺。
百华:指各种花。
照:照耀。
晓:拂晓,黎明。
更:更换。
初:起始。
黼座:皇帝的座位。
中:中央。
列辟:诸侯。
趋:小步快走表示敬意。
舞蹈:跳舞,此处指官员的表演。
三回:多次。
严:严肃。
赞唱:赞扬并歌颂。
虔恭:恭敬虔诚。
百拜:多次鞠躬。
听:聆听。
传呼:传递皇帝的声音。
麾旗:指挥的旗帜。
簇仗:排列整齐的仪仗队。
朝仪:朝廷的礼仪。
肃:严肃。
韎韐:古代官员的礼服。
班庭:班列之间。
远意:远方的心愿。
孚:使人信服。
元会:指新年元旦举行的盛大朝会。
五逢:第五次参加。
叨:受宠若惊地接受。
侍从:随从官员。
欲:想要。
陈:陈述。
嘉颂:美好的颂扬。
愧:惭愧。
才粗:才能平庸。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古代宫廷中庆祝新年的盛大场景。诗人通过对各种细节的描绘,如舞者的动作、赞唱的声音、百官的礼拜、旗帜的威严等,展现了皇帝庆贺新年时的庄重与肃穆。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有幸参与其中,却因才能不足而无法献上美好歌颂的遗憾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日班贺》是南宋诗人任希夷的一首描绘新年气氛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1年,正值南宋初期。
在这一年里,陆游结束了抗金战争并返回临安(今杭州),参与朝政。由于他对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感到失望,决定辞官回乡,在家乡山阴潜心写作。在他的笔下,一幅国泰民安的新年景象跃然纸上,如“生灵膏血富中华”的盛况,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原地区的繁荣。
另一方面,当时的南宋正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金国步步紧逼,偏安江南的朝廷却毫无作为。正如陆游所描述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一样,这个时代的繁华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忧虑和惆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