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
青溪不见丽华留,遗恨空馀故国羞。
璧月只应明结绮,春风只不上迷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澈的溪水带走了曾经的华丽,只留下遗憾和故土的羞愧。
明亮的月亮照耀着那层层叠叠的建筑,春风却始终无法爬上那迷失的高楼。
去完善
释义
《青溪》:这是一首描述古人情感与理想的诗词。
注释:
1. 青溪:水名,位于南京市东南,源自钟山南麓,北通长江。
2. 丽华:指陈后主陈叔宝的宠妃张丽华,容貌美丽,有政治才能。
3. 遗恨:遗留的遗憾或怨恨。
4. 故国:曾经的王朝。这里指陈朝。
5. 羞:羞愧、耻辱。
6. 璧月:喻指美好的事物,此处代指张丽华。
7. 只应:应该。
8. 结绮:指陈后主的宫殿结绮阁。
9. 春风:春天的气息。
10. 上:到达。
11. 迷楼:指陈后主的宫殿临春阁。
去完善
赏析
《青溪》这首诗,以“青溪”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感慨。首句“青溪不见丽华留”,描绘了昔日繁华的青溪已经不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而“遗恨空馀故国羞”则意味着那些曾经的辉煌已成往事,留给后人无尽的遗憾。
接着,诗中的“璧月只应明结绮”和“春风只不上迷楼”两句,分别描述了美丽的月亮和高楼之间的相互映衬,以及春天的和风无法触及到那曾经繁华的楼阁。这两句将美景与衰败对比,表现出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青溪》借用了青溪这一象征意义丰富的景物,展现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间差,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在历史长河中追溯过去的心情。同时,通过优美的文字,呈现了一幅古朴而又生动的画面,令人流连忘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溪》是宋代诗人任希夷所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初期,此时的任希夷正经历了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剧变。在战乱与家国之恨的背景下,他感叹世事沧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此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虽表面上歌舞升平,但实则国力衰退,民生疾苦。与此同时,金人入侵,使得河山破碎,百姓流离失所。任希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内心充满忧虑和悲痛,希望有朝一日能恢复中原的繁荣与昌盛。
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和个人遭遇,任希夷以《青溪》为题,通过描绘青溪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志士忧国忧民的心情和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