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羽骑参差花外转,
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凰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家长们的视野开阔,如同群山之巅直接连接着天空。就在这个春天,孩子们充满活力,他们的到来让整个学校都活跃起来。在花丛中,他们的身影摇曳生姿,翩翩起舞。当他们离开这里的时候,所有的鸟儿都会在空中飞翔。那些动听的音乐似乎还在凤凰台上空回响,让人难以忘怀。
去完善
释义
1. 主家:指太平公主。主家山第,即太平公主的住宅所在。
2. 云开:形容宅第地势高,可见云雾翻涌。
3. 天子:这里指的是唐中宗。
4. 春游:春季出游,即皇帝驾临南庄的行为。
5. 动地来:形容皇帝的出场声势浩大,震动大地。
6. 羽骑:皇帝的仪仗队,此处指陪同皇帝出游的队伍。
7. 参差:形容队伍秩序井然,整齐划一。
8. 花外转:在花丛之外行进。
9. 鸾辂:皇帝的车驾,这里代指皇帝车队。
10. 已辞:离开。
11. 乌鹊渚:指地名,具体地点不可考。
12. 箫声:吹箫的声音,这里代指音乐。
13. 凤凰台:具体地址不详,推测为太平公主府中的亭台楼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初唐诗人李峤应皇帝和太平公主一同游幸南庄时的题诗。首句“主家山第接云开”,作者以想象的手法,描绘出公主府邸的宏大壮丽,仿佛直入云霄,彰显其尊贵的地位。接着用“天子春游动地来”描述皇帝亲临南庄的盛况,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盛世皇家的气派。而“羽骑参差花外转”则是描写出游行列队整齐,各具风采。
后半部分,“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凰台”,前者借鸾鸟之车离开鹊渚,展现出行列的壮观景象,后者通过箫声围绕凤凰台的描绘,表现出音乐的悠扬婉转。整首诗即景生情,对仗工整,通过对帝王出行的宏大规模以及优美音韵的传神刻画,展现出初唐社会的繁荣昌盛与太平公主的地位尊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时期(650-683年),当时李峤担任尚书省郎官,负责管理皇家文书。这首诗是他在陪同皇帝游幸太平公主的庄园时创作的。
在唐高宗时期,国家相对安定,社会繁荣,皇室成员的生活也颇为奢华。太平公主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小女儿,备受宠爱,她的庄园位于京城附近,景色优美。皇帝常常带着文武百官和妃子来此游玩,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借此机会联络君臣之间的感情。
在这个时期,李峤作为朝廷官员,一方面需要处理政务,另一方面也要迎合皇帝的喜好。他的这首应制诗,正是为了满足皇帝和太平公主的要求而创作的。通过赞美春天的美景和太平公主的庄园,表达出对皇家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