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友人居

标题包含
过友人居
试问春蚕第几眠,柳条如线雨如烟。 池蛙相应昏昏月,海燕初归漠漠天。 卒岁未妨资橘柚,余生应只付林泉。 他时卜宅如相近,且种壕头十亩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问春蚕现在睡了多久?看着那细细的柳条在雨中显得如此朦胧。池塘中的青蛙回应着昏暗的月光,而海燕才刚刚飞回到广阔的天空。即使为了生计需要去采摘橘子柚子也无可厚非,但我的余生应该都在山林和泉水中度过。未来的某天如果我们住处相近的话,就在壕沟旁边种下十亩莲花吧。
去完善
释义
1. 试问春蚕第几眠:“试问”表示询问,“春蚕第几眠”是问春蚕已经睡了几次觉,这里指的是春蚕已经蜕了几次皮。春蚕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多次蜕皮,每一次蜕皮都象征着它的成长。 2. 柳条如线雨如烟:这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柳条像线一样纤细,细雨蒙蒙,如同烟雾一般。 3. 池蛙相应昏昏月:这句描写了夜晚的景象。池塘里的青蛙随着昏暗的月光而鸣叫。 4. 海燕初归漠漠天:海燕刚刚从南方飞回来,天空显得十分辽阔。 5. 卒岁未妨资橘柚:即使到了年底,也不必担心生活资料的问题,因为还有橘子柚子可以供应。 6. 余生应只付林泉:余生应该只投入到山林泉石之间,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7. 他时卜宅如相近:将来如果选择居住的地方与这个地方相近的话。 8. 且种壕头十亩莲:在住宅周围种植十亩莲花,过上田园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过友人居》是宋代诗人左纬创作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诗中通过“试问春蚕第几眠”的提问引发读者的想象,进而以“柳条如线雨如烟”的美景展现出友人居环境的美好。“池蛙相应昏昏月,海燕初归漠漠天”进一步描绘了在夜晚时分,池塘里的青蛙和刚归来的燕子相互映衬,展现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这首诗展现的是一种平静的生活状态,但并非完全超脱尘世。“卒岁未妨资橘柚,余生应只付林泉”表达了诗人愿意在闲暇之余品尝新鲜的水果,也愿意在山林之间度过余生。而最后的“他时卜宅如相近,且种壕头十亩莲”则表达了他希望在将来能够找到一个与友人住所相近的地方,过上恬静的生活,并种植一片莲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友人居》是宋代诗人左纬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仁宗时期(公元1023年-1063年),这一时期左纬的生活并不宽裕,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他游走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他们互相欣赏对方的才情和品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怀念和对过去时光的留恋。 在这一时期,宋朝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科举制度的完善为士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促使了士人阶层的兴起。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对于人生哲学、社会现实等方面有着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左纬的这首诗也是在这种氛围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以及朋友间深厚感情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