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九首 其五
黄蘗堂前吃棒去,大愚肋下筑拳来。
若言佛法无多子,到底分明眼未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黄蘗:别名黄檗,是一种植物名。这里可能是指佛教中的黄蘗禅法。
2. 堂:寺庙的意思。
3. 棒:是禅宗中一种用来惩戒弟子或启发弟子觉悟的工具。
4. 大愚:应该是一个人的名字。
5. 肋下筑拳:可能是形容受到重创或者激怒的意思。
6. 佛法:指的是佛教的教义。
7. 无多子:意思是没多少。
8. 到底:最终的意思。
9. 分明:清楚明白的意思。
10. 眼未开:指没有领悟到禅宗的真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禅宗修行境界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黄蘗堂前吃棒去,大愚肋下筑拳来”两个生动的场景,表达了禅宗修行过程中需要经过的艰苦历练和磨炼意志的过程。这种锤炼,是对禅者信念、智慧及定力的考验。诗人认为,只有经历过这样的磨砺,才能达到“若言佛法无多子,到底分明眼未开”的境界,即领悟到佛法的真谛并非复杂高深,关键在于能否保持内心的清明与洞察力。这首诗充分展现了禅宗追求内心宁静,主张明心见性的精神特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九首·其五》是南宋诗人释了演创作的咏史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南宋与金国南北对峙。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释了演本是北宋末年的一位贵族子弟,但由于战乱流离失所,最终成为僧人。他对南宋朝廷的腐化堕落深感痛心,于是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呼唤。
在这首诗中,释了演通过描绘“东邻有儿”的形象,讽刺了当时南宋士人的萎靡不振、不求上进,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同时也揭示了作者本人在经历过家破人亡的变故后,选择出家为僧,积极追求真理的心路历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