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与禅人

标题包含
与禅人
家山有路应须到,到得家山未是归。 拈转杖头俱划断,好看午夜太阳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家乡的路应该要去探访,即使到达了家乡也并非真正的归宿。拿起拐杖开始新的生活,欣赏午夜的阳光吧。
去完善
释义
《与禅人》:这首诗歌是宋僧释了演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哲理的理解和对人生的参悟。 1. 家山:家乡的山,这里指的是禅宗修行的境地。 2. 路:指通往禅宗修行境地的方法和途径。 3. 须:必须。 4. 到得家山:到达家乡的境界。 5. 归:回家,这里指的是达到心灵的归宿和解脱。 6. 拈转杖头:比喻掌握修行的关键。 7. 划断:切断,这里是说要摒弃世俗的观念和牵挂。 8. 好看午夜太阳辉:欣赏午夜阳光的光辉,寓意在修行的道路上要有坚定信念,即使在黑暗的时刻也要保持内心的光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与禅人》,其主题为禅宗佛教的顿悟。首句“家山有路应须到”,以登山为喻,暗示修行之路虽然艰难,但只要有决心和毅力,终究能够抵达彼岸。然而,到达家山并不意味着修行的结束,“到得家山未是归”,禅宗认为,真正的顿悟是在超越世俗的境地中,达到心境无碍、虚空无住的境界,这才能真正地回归自性。 颔联“拈转杖头俱划断”,描述了禅者经过努力修行,终于突破了原有的执着,实现了心灵的解放。尾联“好看午夜太阳辉”,意味着在顿悟的那一刻,心灵如午夜的太阳一般,照亮了生命的黑暗,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整首诗通过隐喻和象征,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在追求顿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和超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禅人》是唐代高僧释了演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广泛,尤其在文人墨客中受到了极大的推崇。释了演身为一位禅宗僧人,以他的悟性和智慧在禅宗领域有着较高的声望。 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中,皇权更迭、边疆战乱频繁,人们普遍渴望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安宁。在这样的背景下,释了演以诗歌的形式传达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个人的修行体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禅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禅宗修行生活的向往。通过描述清晨的钟声、山中的景色以及禅人的恬淡心境,诗人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卷。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以及对个人修行的坚定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