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
谷空空谷谷空空,空谷全超万象中。
流水落花浑不见,清风明月却相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谷空旷无物,全然超脱于世间万物。落花随着流水消逝,浑然不觉;而清风和明月却在这片空间中交相辉映,彼此共存。
去完善
释义
1. 谷空空谷谷空空:指山谷的声音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愈发显得山谷的空旷。
2. 空谷全超万象中:意指空谷中的景色可以让人抛开世间万物,达到心灵的宁静。
3. 流水落花浑不见:描述水流和花瓣都在山谷中消失不见,表达了自然界的循环与生命的消逝。
4. 清风明月却相容:清风和明月是自然界美好的景象,它们在山谷中共存,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去完善
赏析
《空谷》是唐代诗人释了演的一首描绘山谷景色的诗。这首诗通过对山谷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思想。
首句“谷空空谷谷空空”,连续使用四个“空谷”,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同时也表现了山谷的深邃和寂静。这种重复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读者更容易感受到山谷的空寂。
第二句“空谷全超万象中”,诗人通过描绘空谷的全景,展现了其超越尘世万象的精神风貌。这里的“超”字,既指山谷景观的超脱,也寓意着诗人在山谷中所获得的超然心境。
第三句“流水落花浑不见”,描述了山谷中的流水和落花。流水与落花的意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然而,诗人却用“浑不见”来表达对此种变化的淡然态度,体现了他对生命和世界的超脱理解。
第四句“清风明月却相容”,描绘了山谷中的清风和明月。清风和明月的意象,象征着纯洁与宁静。在这里,诗人以清风明月作为山谷的象征,表达了他对山谷景色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空谷》是唐代著名诗僧释了演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正值盛唐时期。
在这个时代,唐朝国力强盛,社会安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佛教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释了演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僧,他在游历山川名胜的过程中,对大自然产生了深深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与此同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时,朝廷对佛教的态度颇为宽容,许多文人墨客都与僧人交往密切,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这种氛围下,释了演与其他文人、禅师共同探讨诗歌、佛学等问题,开拓了视野,丰富了内心世界。
在创作《空谷》时,释了演可能正处于人生的一个低谷期。他看到了大自然中的空谷景象,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境遇,有感而发地写下了这首描绘空谷意境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以及他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不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