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应之道人归江西
曾骑竹马傍洪厓,二十余年变物华。
客梦等闲过驿阁,归帆遥羡指龙沙。
名垂小篆矜垂露,诗作吴吟对绮霞。
岁暮定知回未得,信来凭为寄梅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
作为游子,平静地度过了驿站的时光,遥望归帆,羡慕那些可以直指家乡的人。
用纤细的小篆体写下骄傲的诗句,对着美丽的晚霞朗诵吴地的诗歌。
年底的时候,我知道还不能回家,只能通过书信寄托对家人的思念和梅花的祝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送应之道人归江西: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徐铉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应之道即将回归故乡江西的感慨与祝福。
2. 骑竹马:这里指的是童年的游戏,用竹竿当马骑,形容童年时光。
3. 傍洪厓:洪厓,地名,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一带,这里借指应之道的老家江西。傍,靠近的意思。
4. 二十余年变物华: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以及世事变幻。
5. 客梦等闲过驿阁:驿阁,古代传递公文的人歇息的地方,这里代指旅程中的驿站。这句表示应之道在外游历,如同梦境般度过漫长的旅程。
6. 归帆遥羡指龙沙:龙沙,一种细软的沙滩,这里用来形容江西美丽的海岸线。这句表示诗人对应之道的羡慕,希望他能回到家乡欣赏美丽的海景。
7. 名垂小篆矜垂露:小篆,一种古代书法艺术;垂露,书法术语,指笔画末端下垂,像露水一样。这句表示应之道具有高超的书法技艺。
8. 诗作吴吟对绮霞:吴吟,古代吴地的诗歌,这里用来赞美应之道诗歌的美好;绮霞,绮丽的晚霞,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诗情画意。
9. 岁暮定知回未得:岁暮,年终的时候;定知,肯定知道。这句表示诗人猜测应之道可能无法在年底回家乡。
10. 信来凭为寄梅花:信来,收到来信;凭为,任凭,随意。这句表示诗人愿意帮助应之道给家乡寄去梅花,以此表达对友人的关爱。
去完善
赏析
《送应之道人归江西》这首古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以及离别时对他们的深深眷恋。诗句中提到了他们年轻时一起玩耍的场景,时间荏苒,转眼已经过去了二十年。诗人想象着友人在归途中路过驿站时的情景,羡慕他能回到家乡,回到那个被称为“龙沙”的地方。同时,作者还赞美了友人的书法和诗歌才华,这些成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成为了他人生的骄傲。然而,岁月不等人,当这首诗完成的时候,他们已经年事已高,难以再回到家乡。尽管如此,诗人依然希望友人能够寄回家乡的梅花,以此寄托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应之道人归江西》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徐铉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951年,时值南唐保大九年。这一年,南唐中主李璟病逝,后主李煜即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徐铉感叹世事沧桑,国运兴衰,心情沉重。
徐铉在此时期人生际遇颇显复杂。作为一代文豪,他在南唐宫廷中颇受器重,曾为南唐中主李璟作有《悼古十赋》等传世佳作。然而,随着南唐政治的逐渐衰颓,他的人生也面临诸多波折。一方面,他为官场浮沉所累;另一方面,他又不愿违心附势,保持文人清高之风。在送应之道人归江西时,徐铉将自身的忧虑与感慨寄托于诗句之中,抒发了对故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南唐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王朝内外矛盾交织,战乱频繁。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使诗人更加向往安定祥和的生活。因而,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作者深厚的友情,还看到了他对国家的担忧和期许。通过描述江边离别场景,徐铉希望传达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期盼江山安定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