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诗三首 其二
流离亲友思,惆怅神不泰。素骖伫轜轩,玄驷骛飞盖。哀鸣兴殡宫,回迟悲野外。魂舆寂无响,但见冠与带。备物象平生,长旌谁为旆。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霭。振策指灵丘,驾言从此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离散的亲朋好友思念深切,满怀愁绪无法释怀。白色马匹静立等待车轿,黑色骏马驰骋于车盖之下。哀伤的嘶鸣声在殡仪馆响起,缓慢的步伐令人悲伤于户外。灵魂的车驾寂静无声,只能看到帽子和腰带。准备了各种物品仿效生前的样子,长长的旗帜谁来做标杆?寒风卷起行进的道路,乌云凝聚成流动的雾气。挥鞭策马指向灵魂的山丘,驾车从这启程向远方。

去完善
释义
流离:辗转流浪
亲友思:怀念亲友之情
惆怅:失意,悲伤的心情
神不泰:精神不宁
素骖:白马
伫:停留
轜轩:载运棺柩的车子
玄驷:黑马
骛飞盖:奔驰的车辆
哀鸣:悲哀的呼声
兴:发动,启动
殡宫:停放灵柩的地方
回迟:缓慢回头
悲:悲伤
野外:郊外
魂舆:载送灵柩的车子
寂无响:寂静无声
但见:只看见
冠与带:头冠和衣带,形容死者生前的样子
备物:准备丧事所需物品
象平生:仿效生前
长旌:长长的丧旗
谁为旆:指没有扛旗的人
悲风:寒风
徽行轨:显露出前行的痕迹
倾云:乌云翻涌
结流霭:集结成烟雾状
振策:挥动马鞭
指:指引
灵丘:墓地
驾言:驾车
从此逝:从此离世

去完善
赏析
《挽歌诗三首 其二》陆机这首挽歌以其深切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表现了对死亡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思考。
首联“流离亲友思,惆怅神不泰”写出亲人离去的痛苦,以及作者内心深深的无奈和悲痛。这种悲痛不仅仅是失去亲人的哀痛,更是对生离死别的深深感慨。
颔联“素骖伫轜轩,玄驷骛飞盖”以素骖和玄驷两个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灵车周围的景象。这一联的描绘既是实写又是象征,表现了生死之间的神秘感。
颈联“哀鸣兴殡宫,回迟悲野外”写出灵车的行进过程,哀鸣声在殡宫中回荡,而郊外则充满了悲伤的氛围。这两句既是对葬礼场景的描绘,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尾联“振策指灵丘,驾言从此逝”则是作者面对死亡的态度,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让亡者得到安息,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终将消逝的必然。
整首诗通过对葬礼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死亡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通过对生命终将消逝的感慨,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歌诗三首 其二》是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在公元三世纪初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频仍。
陆机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人生充满了波折。他的家族曾是东吴的大族,但到了他这一代,吴国被晋国所灭,他只能投奔晋国,并受到名将王濬的推荐,进入晋国朝廷任职。然而,在晋国内部权力斗争中,他与潘岳等人一同被诬陷为“八王之乱”中的同谋者,被判处死刑。这让他深感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在这首诗中,陆机以感慨生命的短暂为主题,抒发了自己对生命消逝的哀伤。他用云彩、飞鸟、秋霜等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的短暂,表达了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悲哀。同时也流露出对死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