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灵泉寺

标题包含
灵泉寺
一掬寒泉照眼明,冰霜凛凛坐中清。 生刍想见当时客,华屋空留后世名。 晓日净涵金碧影,秋风暗动佩环声。 他年卜筑南山下,白首何人共濯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舀起一捧清泉让人心神清爽,冬天的寒冷令人精神振奋。 想要见到那曾经的来宾,只留下华丽的房子和往日的名声。 清晨的阳光洒满大地,傍晚的秋风带来阵阵铃声。 想当年在南山下筑起小屋,白发苍苍之时又有谁愿意一同洗涤洁身。
去完善
释义
1. 灵泉寺:指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境内。 2. 一掬寒泉:掬,一手可以握住的量;寒泉,寒冷的泉水。此句意为寒冷的泉水在阳光下显得明亮清澈。 3. 冰霜凛凛:形容泉水寒冷如冰霜。 4. 生刍:指新鲜的草。 5. 晓日净涵金碧影:晓日,早晨的太阳;净涵,洁净而包含;金碧影,金色的阳光照耀在绿色的草木上产生的光影。 6. 秋风暗动佩环声:秋风,秋天的风;暗动,轻轻吹拂;佩环声,佩环相击的声音。 7. 他年:将来的某一天;卜筑,选择地点建筑房屋;南山,这里指的是陕西周至县的南山。 8. 白首:白头,比喻年老;何人,谁;共濯缨:共同清洗帽子上的带子。
去完善
赏析
诗人曾布的《灵泉寺》通过对灵泉寺周边的描绘,展现出其内心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首联“一掬寒泉照眼明,冰霜凛凛坐中清”描绘出灵泉寺周围环境的清凉与纯净,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环境中的心境;颔联“生刍想见当时客,华屋空留后世名”则流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感慨,想到了当时曾经在这里游历的人,而他们的身影已经消失在时光的长河中,留下的只是名声和曾经的繁华;颈联“晓日净涵金碧影,秋风暗动佩环声”则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清晨的阳光和华丽的建筑交相辉映,秋天的风声和寺中的钟声相互映衬的画面;尾联“他年卜筑南山下,白首何人共濯缨”则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自己能在晚年居住在山水之间,寻找一个可以共同洗濯帽缨的伙伴共度余生。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将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巧妙结合,展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灵泉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布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灵泉寺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山水景色的欣赏和对佛禅的领悟。 创作时间方面,这首诗大约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代不详。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繁荣的阶段,诗歌艺术发展迅速。 在人生际遇方面,曾布是一位颇有政治成就的人物,历任尚书令、参知政事等职。他在朝为官期间,积极参与国家政务,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他的仕途生涯中,也曾遭遇过挫折和争议。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的感悟更为深刻,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时代背景方面,北宋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民族交融、文化碰撞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寺院建筑成为人们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灵泉寺作为当时著名的佛寺之一,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