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彭州萧使君秋中言怀
右职移青绶,雄藩拜紫泥。江回玉垒下,气爽锦城西。
皋鹤惊秋律,琴乌怨夜啼。离居同舍念,宿昔奉金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职务升迁时戴着青色绶带,显赫之地的权力交接受到紫色诏书的重视。江水蜿蜒曲折,在玉垒山脚下流淌;锦官城的天气晴朗明快。秋天的鹤鸟警惕着,似乎被风声所惊吓;夜晚的琴音里,有乌鸦在哀怨自己的孤独。分离的我们在同一个屋檐下相互挂念,在过去的日子里共同陪伴在金碧辉煌的宫廷。
去完善
释义
1. 右职:指高级职务或显要的职位。
2. 青绶:古代官员所用的绿色丝带,此代指官职。
3. 雄藩:强大的诸侯国家。
4. 紫泥:古代皇帝诏书用的泥封,呈紫色,此代指皇帝的任命诏书。
5. 玉垒:山名,在四川境内。
6. 皋鹤:水边栖息的鹤。
7. 秋律:秋季的音乐或节奏。
8. 琴乌:弹琴时的乌鸦叫声。
9. 夜啼:晚上鸣叫。
10. 离居:离别居住的地方。
11. 同舍:指同居一处的人。
12. 宿昔:早晚、从前。
13. 金闺: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此指朝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彭州萧使君的友情和对秋日的感慨。诗的开篇通过“右职移青绶,雄藩拜紫泥”描述了彭州使君的地位和尊荣,暗含对其尊敬之情。接下来的两句“江回玉垒下,气爽锦城西”则是对彭州景色的生动描绘,江流滚滚而下,气势磅礴,锦绣般的成都城秋色宜人,令人心旷神怡。
紧接着,“皋鹤惊秋律,琴乌怨夜啼”则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来寄托情感,表达对时光流逝、年华易老的感慨。“离居同舍念,宿昔奉金闺”则表达了诗人与彭州萧使君别离后的思念之情,尽管他们分别居住在两地,但是彼此之间的友谊却如金色的宫门一样牢固永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诗人在彭州任刺史时,结识了彭州的好友、诗人萧使君。两人志趣相投,经常一起饮酒赋诗,交流心得。一次秋天,两人在秋爽斋饮酒赋诗,相互谈论彼此的感慨和抱负。羊士谔有感于好友的真诚和才情,遂作此诗以答谢。
此时,大唐盛世已近尾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羊士谔作为文人官员,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观察和理解。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他也表现出了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